股災的一盞燈

  馬海寧 學研社成員

  近日貿易戰引起股市動盪,成為城中熱話。試問港人誰沒有股票在手?重創的在默默療傷,輸少的當贏也許還能自嘲一番,今次股災最讓筆者重傷的不是恒指大瀉,而是一位友人。

  滿腹詩書的友人,一直給人溫文儒雅的感覺,面對股災她竟爆出一句:太好了,有錢人今次「X街」了!細問之下,原來反金融霸權的她沒持有股票或投資產品,今次也沒撈底的意思,只是幸災樂禍的心態。筆者不禁想起流行了20年的魚蛋論,其理論為:不要你多給我兩粒,而要你取走他兩粒。這本是棟篤笑的戲碼,卻深印香港人腦海,潤物細無聲地過了20年,如果說6年是一個世代,這種見不得別人好的思維,已植入至少三個世代的香港人心中。

  看看現今的教育。另一友人在給子女選擇學校時,刻意避開傳統名校,從事金融多年的她見盡出自名校的見習生,指他們沒有團隊精神,事事爭第一,但在社會做事講求的是合作,一起創造價值,而不是爭個你死我活。另一邊廂,筆者有不少知識分子友人,學業成績所向披靡,來到商業掛帥的社會卻需要適應,未能適應又無法排解情緒的,思想變得偏激的大有人在。

  股神巴菲特名言:只有在退潮時,才知道誰沒穿褲子游泳。筆者感慨原來在退潮時,才知道人心的顏色。由股災聯想到社會風氣和教育制度,作為普通市民大概是無力,而作為父母只能教育孩子,對生命要抱有積極的心態,考第一其實不算什麼,遇上成績好的同學要虛心請教,同時也要幫助能力低的同學。

  全球性的股災會否引起大蕭條仍是未知之數,唇亡齒寒,世上無人能倖免,望別人「X街」未免太天真。人性難免有點悄然閃過的小黑暗,把它忘掉,在困難的時代讓我們為身邊人點亮一盞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