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弦雅音】人與自然

  姚 珏

  最近有機會放假小休,去到一個非常自然的地方,陽光、海風、沙灘,都讓我感受到大自然帶給內心的寧靜和正能量。人與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傳承千年的思想,最近幾年,關注氣候惡化、環境保護,思考人與自然如何更好的共存發展,成為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中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思想放在突出位置。人類的文化藝術創作,很多的情感和思想都會通過大自然而產生。當我接近大自然,就會感覺很多的想法都會踴躍出來,我們的節奏會和大自然產生共鳴,大自然也會指引我們的方向。美好的大自然會帶來正能量,有了這種正能量,很多解決問題的方向我們都會抓住,也會少走很多彎路。一個人需要從大自然中得到休憩寧靜,而不會受困於複雜喧囂的社會環境,一個人愈成長愈會感受到人與自然的親密和互動,從自然中得到靈感、提煉精神,大自然也會幫助你獲得新的思考和方向。解決問題時往往需要冷靜思考,更需要順勢而為,就像在海裏游泳,當遇到波浪,一定不會硬碰硬地搏擊風浪,而是順着波浪的起伏和力度,借力使力,這樣才能更快地游向彼岸。

  文化藝術作品很多都來自大自然的體驗和靈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比如我經常演奏的意大利作曲家維瓦爾第的小提琴協奏曲《四季》就是代表作品。他的作品在當時1725年前後在和聲等方面大膽創新,樂曲特別有畫面感,激發了人們對巴洛克時期音樂的濃厚興趣。他的作品是把人與自然的關係做了很重要的表達,為了聽眾更好地理解曲意,他在曲譜扉頁上都寫了一首短詩,用以簡單描述每一樂章的音樂內容,寫到了人在四季中的感受。

  當然,大自然帶給人類感受的不止是美好,也帶有其他的考驗,甚至痛苦,但這些從另一面,又使得人類更加理解大自然,明白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四季》中描述冬天時,既有「北風凜冽,白雪皚皚,冰天雪地,戰慄不止,頓足奔跑路途艱,牙齒咯咯直打戰」,同樣也有「熊熊爐火暖身心,室外雨雪下不停」的溫暖。兩種冬天的體驗在同一首曲子出現,也構成人在自然中的自處和思考。

  最近春光明媚,很多人都愛去踏青賞櫻。櫻花的花語有純潔美麗,生命之源的意思,但櫻花每年的盛開花期也就兩周左右,花期非常短暫,櫻花也象徵着生命的短暫,生與死。因此欣賞和喜愛櫻花,我想不僅僅是從大自然中欣賞神奇美妙,也更應該去思考生命的稍縱即逝,思考人生的價值、環境的保護、文明的進步,這也才是人與自然更深層次的對話和共鳴。

  內地有個環保紀實節目《一路前行》,由內地明星胡歌、劉濤等駕車去宣傳環境保護,主題曲是朋友周深演唱的《我以渺小愛你》,「相愛支撐,命才成為生」,人與自然正是如此依存,我們每個人也需要記住以渺小愛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