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收費制度 鞏固香港醫療安全網

  許澤森 醫務衞生局副秘書長

  香港的公營醫療系統長期以來是香港社會安全網的重要支柱,為數百萬市民提供可負擔且高質素的醫療服務。然而,隨着人口老化加劇、慢性病負擔攀升,以及醫療科技成本上升,現行收費制度已難以支撐公營醫療體系的持續運作。醫務衞生局及醫院管理局在上月公布的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是應對這個系統性挑戰的重要一步。政府必須推動改革,以確保公營醫療資源用得其所、減低浪費,方有空間把資源留給最有需要的「貧、急、重、危」病人。

  合理分配資源

  香港的公營醫療是高度補貼制度,主要依賴政府從稅收和其他收入中撥款支付。有學者已指出以類似方式資助公營醫療的其他地方,政府稅收率不少都在30%至40%之上,期望維持香港的低稅制度以現有模式長期資助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是不切實際的。財務因素以外,醫療服務所需的設施和專業人員供應彈性很受限,醫療資源總在短缺狀態,期望醫療服務量可以短期內彈性大幅增加也不切實可行。政府一方面要有序增強醫療制度的總體能力,另一方面亦要有針對性地調度有限資源應對市民持續增加及突發的醫療需求。公營醫療收費改革的目標之一在於調整公私營醫療資源運用失衡、改正公營醫療資源錯配及減少浪費,以助減低公營服務質素因過度負荷而崩潰的風險。

  與一般商品服務不同,每位市民都需要醫療服務,但每個人都難以全然確定何時需要、需要多少,尤其是突發的醫療需求。維持公營醫療系統穩健,是對所有市民,包括基層市民的最大安全保障。政府因此透過收費改革,強化公營醫療的安全保障功能。對於危、重疾病人,收費改革將會調度更多資源協助需要負擔昂貴的自費藥械項目的病人,醫管局亦將更具備條件增加高度資助藥械及受安全網覆蓋的自費藥械項目數量。在住院和診所服務收費方面,醫管局以現時病人使用公營服務的模式推算,收費改革生效後,不計及獲豁免收費人士,八成病人全年的住院及門診相關費用開支會少於2,500元,九成病人全年開支將仍少於4,500元,而餘下少數病人中費用偏高的個案,將受每年一萬元的住院和門診收費上限保障。收費改革將為病人特別是中等收入及以上的市民劃定一個可預測、能負擔的公營醫療支出預算,使病人不會因突如其來急升的醫療需求措手不及,降低市民因病致貧的風險。

  至於經濟負擔能力較低的市民,收費改革將為他們安排大幅放寬的費用豁免安排。現時共超過60萬名領取綜合公共援助和75歲以上領取長生津的市民已獲全數費用豁免,他們的費用豁免資格會在收費改革中維持不變。此外,醫管局將會把所有收入在全港家庭入息中位數或以下和持有資產符合公屋申請資格的市民,納入為合資格可申請費用豁免群組。此舉將會把合資格申請費用全額或半額豁免的人數大幅由約30萬增加至140萬人。受惠於放寬費用豁免安排,在收費改革實施後病人全年支付的住院和門診實際費用會比上文推算的支出分布更低,不同經濟情況的市民都能負擔。

  精簡審核豁免費用程序

  在實施費用豁免新安排以及設立收費上限相關的申請程序時,醫管局會以盡量精簡程序為原則,減少重複核實病人收入和資產資料的需要。例如現時合資格領取長生津的65歲以上人士,絕大部分應能同時符合醫管局費用豁免所訂的入息和資產資格,又例如在職家庭津貼的申請人已作出的入息和資產評估,可以作為醫管局處理費用豁免申請的參考等等,醫管局可按實際情況要求申請人提供必要或有所欠缺的資料,而無須逐一從頭評估。

  收費改革的費用項目水平將於不久後按《醫院管理局條例》刊登憲報正式公布,醫管局其後將聚焦為新設的醫療保障措施設立仔細的實施程序和流程,並會與相關持份者繼續保持溝通,務求新費用於2026年1月1日生效時,各種安排及處理程序都便利病人,對醫管局的行政負擔亦能減至最低,同時不會為照顧病人和他們其他家庭福利需要的醫務社工帶來過多額外工作量。

  公營醫療系統的使命,是確保所有市民不會因經濟理由得不到適當的醫療照顧。要實現這一使命,我們不能放任公營醫療系統在日益增加的財務和專業資源壓力下慢性失能。明年開始實施的收費改革是重要但並非唯一一步,我們仍要將收費改革推進到位為止;收費改革亦非醫療改革的唯一一步,我們仍要將其他改革項目尤其是基層醫療改革推進到底。改革過程需要市民的理解與適應,但最終目標,正是為了守護幾代香港人共同珍視的全民醫療安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