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內部旅業發達 撐經濟減關稅衝擊風險
香港文匯報訊 旅遊業界專家分析,全球貿易戰可能令旅遊業轉向區域化,亞洲內部旅遊業發達、或有助緩解關稅戰的衝擊。關注亞洲市場的旅遊資訊網站WiT報道,亞洲近年內部短途旅遊發展迅速,各地旅遊業界都希望在亞洲內吸客,作為支撐旅遊業發展、減少關稅衝擊的機遇。
亞洲及太平洋地區旅遊協會與旅遊機構ForwardKeys統計,截至2023年,亞洲遊客的國際旅行當中,約80%是在亞洲範圍內進行,較疫情前的70%至75%有所提升。全球旅行數據公司OAG去年統計顯示,亞洲範圍內的商業航線座位容量,多數已經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的95%至100%,表現明顯優於跨洲航線。
文化相近出行便利
亞洲遊客的消費能力也有所提升。報道指出,美國高端連鎖酒店品牌萬豪(Marriott)在亞洲業務增長迅速,疫情前亞洲業務佔萬豪總營收約37%至38%,如今已激增至近60%水平。MasterCard經濟研究所去年數據也顯示,亞太地區內的遊客消費開支復甦進度,較跨洲旅遊更快,成本偏低、文化相近,出行便利,目的地選項眾多,都是亞洲內旅遊快速復甦的原因。
總部位於馬來西亞吉隆坡的旅遊研究諮詢公司Pear Anderson行政總裁皮爾森表示,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期間,在旅遊市場,與歐洲和北美客源市場聯繫緊密的國家受影響最顯著,「亞洲各地最大的客源市場基本都在亞洲範圍內,我們相信會看到,亞洲遊客現時更趨向選擇亞洲內的短途旅行。」皮爾森稱,客源市場愈多元的國家和地區,受經濟下行影響愈輕微,貿易戰下的旅遊業區域化形勢,考驗亞洲各地能否把握好亞洲遊客這一重要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