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隧道檢測系統 生產力局愛迪生獎奪金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姬文風)由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特區政府土木工程拓展署、安誠─邁進聯營顧問公司在T2主幹路及茶果嶺隧道工程項目中合作研發的「地空協同隧道自動檢測系統」,糅合人工智能(AI)、多機械人系統及沒有全球定位系統(GPS)環境下的精準定位技術,令香港隧道檢測工作進一步智能化、自動化、數碼化。它具備可精準檢測毫米級缺損,比傳統檢測方法快23倍,並節省50%檢測成本等,最近榮獲全球創科領域權威獎項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頒發金獎,是生產力局連續第三年有科研項目獲獎,並首次獲得金獎。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麥爾茲堡舉辦的2025年「愛迪生獎」頒獎典禮上,生產力局獲獎技術的研發團隊代表生產力局機械人及人工智能部顧問陳曉毅上台領獎。
融合三大科技 準確度達毫米級
上述檢測系統融合三大尖端科技:多機械人地空協作、邊緣計算AI模組、以及使用基準標記及光學雷達實現在沒有GPS的區域內獲取精確定位,令傳統耗時的隧道檢測工作能快捷完成。其運作時,無人機和無人車進行地空共同協作,360度全面覆蓋隧道內部結構,使用超高清相機自動拍攝彩色及紅外線熱圖像,並即時將圖像傳送到無人車的AI模組進行缺損檢測分析。
即使隧道範圍內沒有GPS,系統仍然能通過檢測隧道內的同時定位與地圖構建(SLAM)加基準標記或全自動測量全站儀,計算出無人機和無人車實際所處坐標,迅速進行隧道自動檢測工作,準確度最高可達到毫米級。
系統亦會自動提供完全數碼化的檢測報告,減省人手處理資料。工程人員能在安全環境監控系統運作,大大減少高空工作,更安全高效。
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表示,系統已成功應用於香港重點基建項目,取代傳統的高空檢測工作,不僅帶來更安全的隧道檢測,提升檢測效率,更為全球基建數碼化樹立典範。
作為香港新型工業化的推動者,生產力局將持續以科研落地為核心,配合政府政策將香港打造成國際創科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