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提效發展新產業 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

  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昨日宣布,創新及科技基金下新型工業評審委員會再支持一項新型工業加速計劃申請,是該計劃自去年9月推出以來第二個獲支持的項目。面對當今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經濟貿易動盪不穩,特區政府堅持積極對接國家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促進香港製造業及經濟產業多元發展的正確方向,有助企業提高生產力和創造就業機會,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增強抵禦「經濟逆風」的「免疫力」。未來宜進一步拆牆鬆綁、改革破局,對企業作出適切扶持與全方位支援,使其發展壯大,以吸引更多海內外企業在港發展智能生產,推動本港經濟可持續增長。

  特區政府去年推出了100億元的新型工業加速計劃,以配對形式為策略性產業(即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以及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的企業在香港設立新智能生產設施,提供最多2億元的資助。這次獲新型工業加速計劃支持的項目與在今年2月獲支持的首個項目同屬生命健康科技領域,兩者合共總預算金額約10億元,預計獲計劃資助約3.4億元。

  發展以創新科技為基礎的新實體經濟是推動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能。在外部不確定性增加、本港經濟發展及公共財政承受一定壓力的情況下,特區政府仍大力投入資金,充分展現了推動香港新型工業化發展的堅定決心,亦呼應國家「十四五」規劃對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定位,並契合香港在科研、人才和產業基礎方面的優勢。

  當前美國挑起關稅戰、貿易戰,對全球經濟造成衝擊,本港加速發展以創科驅動的新興產業,打造多元經濟增長新引擎,更顯其重要。無論是新型工業加速計劃、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抑或其他創科支援計劃,特區政府投放巨額資助能夠起到正面積極的引領作用,吸引更多市場資本投資創科產業。

  發展創科產業,除了投入資金之外,也要從用地、設施、人才及市場等各方面以創新思維和措施提供全方位支援,提速提效發展創科產業,形成具有本港核心技術、品牌、高附加值的新型工業。此外,特區政府亦應檢視如何優化審批流程、加快申請速度,提升計劃競爭力,以吸引更多企業在香港設立新智能生產設施,培育香港創科產業的蓬勃生態圈。

  美國電動車公司特斯拉當年在上海建設超級工廠,以「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交付」模式,從工廠奠基到交付第一輛車僅用時11個月。上海推動新興產業的成功經驗值得香港參考,特區政府亦要展現時不我待的決心和行動,創造「香港速度」,協助新興企業加速發展,把「香港研發」、「香港製造」的品牌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