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區發展之規劃篇】大文智庫辦專題研討會 各界探討以國家戰略高度謀進北都區發展 科技硬件更新迭代 兩地聯通相應提高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智庫主辦的「香港大講堂」2025年第一期「以國家戰略高度 謀進北部都會區發展」專題研討會在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舉行。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智庫主辦的「香港大講堂」2025年第一期「以國家戰略高度 謀進北部都會區發展」專題研討會在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舉行。

●張欣宇
●張欣宇

  北部都會區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優勢,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和規則銜接,以及香港全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大節點。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智庫主辦的「香港大講堂」2025年第一期「以國家戰略高度 謀進北部都會區發展」專題研討會3月28日在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舉行,來自特區政府、立法會、城市規劃、經濟研究、鐵路交通運輸等方面的專家代表發言表示,在「南金融,北創科」的新產業布局下,北都區產業發展的風口機不可失,特區政府發展局副局長林智文表示,目前該局的其中一個工作就是推動精簡有關北都區的審批流程。他重申,相信隨着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和硬件措施的不斷更新迭代,港深兩岸互聯互通水平亦會相應提高。●文: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陸九如、李慧妍 圖: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林少權

  「要積極主動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整合優質資源,深化協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廣東、澳門重要講話重要指示中,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出新的要求,為新時代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了重要指引。

  立法會議員張欣宇指出,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上首次提及支持港澳「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戰略支點,北部都會區的規劃和發展方向應充分發揮「一國兩制」之利,通過體制創新,資源整合,形成示範作用,服務國家戰略目標。

  張欣宇:資源整合形成示範作用

  他指出,北都區並非香港傳統模式下的新市鎮,而是承載着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使命,釋放北都區充足的土地儲備,不僅能夠解決本港土地及房屋供應短缺的問題,更能為香港提供發展創新型產業的廣闊空間。由於「產業的風口機不可失,企業的需求可能會轉移」,故北都區發展具有強緊迫性,但建設時不僅涉及特區政府內部多個職能部門的協同配合,更涉及特區政府與內地政府的跨境協作,故設立北都區相關高層統籌機制及港深兩地交流平台的需求更為迫切。

  應肩負灣區建設新高地使命

  最後,他認為北都區發展應站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戰略層面考慮,肩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新高地的使命。

  「針對種種痛點和難點,破局關鍵則在於機制創新。」張欣宇重申,發展北都區應充分發揮「兩制」的獨特優勢,政府不僅要盡可能放權,減少開發過程中非必要的審批流程,更要整合北都區相關的各項規劃和經濟行政審批權限,通過立法授權的方式搭建具針對性的行政架構,設立及賦權專責部門,「內聯」特區政府各部門職權,「外通」與深圳市政府的協同合作,在規則制度層面實現「軟聯通」,為北都區發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倡增互聯互通達基建「硬聯通」

  另外,張欣宇建議,特區政府亦應轉變思路,針對北都區建設當中基建成本高和工期長的問題,善用大灣區城市的基建技術,配合北都區建設的需求,可從跨境交通等基建項目入手,採用統一的灣區標準,以一體化施工和一體化採購的模式,實現降本增效,加速提高北都區與內地的互聯互通水平,達到基建的「硬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