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縱橫】內需支撐增長 飛鶴跌近承接區
韋 君
港股昨失守二萬關,恒指退至19,800水平,大跌13%。在美國關稅風暴衝擊下,內需板塊相對抗跌,中國飛鶴(6186)跌逾8%,估值已較高位回落近三成,吸引力提升。
中國飛鶴為民企,在港上市5周年,昨收市時市值483.28億港元。大股東兼主席冷友斌及關連人士持股49.38%,劉聖慧持股8.97%。集團主要在中國內地從事生產及銷售乳製品,以及銷售營養補充劑。
飛鶴2024年12月底止營業額按年上升6.2%至207.49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盈利35.7億元,按年增長5.3%。每股盈利0.39元。派末期息每股0.1632港元,全年派息0.3012港元,派息比率達77%。期內,毛利率增加1.5個百分點至66.3%。乳製品及營養補充劑產品營業額增加6.7%至205.94億元,佔總營業額99.3%,內地市場佔99%,分部盈利增長5.7%至50.27億元。
花旗上調今明年盈利預測
花旗4月初發表研究報告指出,飛鶴去年下半年純利按年持平,收入及毛利率表現遜於預期,但末期息符合預期。展望今年,管理層有信心達成收入增長、穩定盈利及派息增長10%的目標。 花旗表示,由於未來可能出現與刺激生育有關的正面消息,相信飛鶴將會受惠。該行上調集團今明兩年的淨利潤預測3%和15%,以反映收入預測獲上調及實際稅率下降預期。目標價由6.5元上調至7.1元(港元,下同),相當於預測今年市盈率14倍,維持「買入」評級。
建銀國際認為,飛鶴將繼續保持至少10%的每股股息增長,相當於2025財年的股息率為5.7%,足以支撐其估值。目標價上調至6.5元。
值得一提的是,飛鶴有近50億元閒資購入短期理財產品收息,倘估值進一步回落,其回購能力強,亦具備購入優質資產機遇。
飛鶴昨收報5.33元(港元,下同),跌0.47元或8.1%,成交3.14億元,沽空率5.8%。內需板塊相對抗跌,飛鶴在過去兩個月由5元飆升上7.38元高位後回落,現水位跌近升浪起步點,累跌27.7%。現價市盈率12.7倍,息率6.1厘,市淨率1.75倍。得益於內地鼓勵生育政策,嬰配奶粉需求增長前景樂觀。飛鶴接近5元水平,高息回報吸引,已具進可攻退可守水位,可分段收集,上望6元。
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