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中國有足夠韌性應對關稅衝擊 美反承受更大痛苦
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總統特朗普關稅政策在全球掀起反擊浪潮,中方第一時間強力反制尤為引人注目。美國彭博社專欄作者菲克林周日(4月6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中國經濟已有足夠韌性應對關稅衝擊,相比之下,美國經濟已不堪重負。
菲克林分析稱,透過數十年布局,中國已構建足夠抵禦貿易戰衝擊的經濟體系,且由於中美兩國貿易商品結構差異,中國受影響程度遠比美國要小。美國從中國進口的主要是手機、傢具等消費品,關稅直接增加美國消費者的成本。而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多為芯片等中間產品,普通消費者所受影響有限。此外,中國在出口市場多樣化方面佔優勢,而美國消費者難以找到替代供應商。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適得其反,反而助力中國提升全球影響力。
「美消費者難尋替代供應源」
菲克林注意到,自2018年特朗普首次挑起貿易衝突以來,中美兩國一直減少對彼此的依賴,但中方的成效更大。從貿易佔比來看,美國對中國商品的依賴度(佔進口總額18.5%),遠高於中國對美依賴度(佔出口總額17.2%)。中國出口市場已多元化,在美國商品進口中往往佔主導地位,而美國消費者難尋替代供應源。相較之下,除飛機引擎和大豆外,在中國進口的幾乎所有主要產品類別中,美國都是中國相對次要的供應商。
他表示,在考慮兩國持續貿易戰的能力時,這是一個重要因素。特朗普的關稅主要落在普通美國公民和選民身上,他們忍受了4年高通脹和利率壓力,關稅將進一步加重民眾負擔,美國經濟早已不堪重負,而中國基準利率處於歷史低位,具備較大緩衝關稅衝擊的空間。他還指出在特朗普對盟友施加嚴苛關稅的同時,中國正密切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美國曾為建立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付出巨大努力,如今中國可以藉此展示自己比美國更能代表這一秩序,並成為對全球非美經濟體更友善的貿易和投資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