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講呢啲】探討AI目前詮釋粵語語料的能力—《俗語篇(2)》


  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筆者自小已十分清楚「蚊都瞓」和「蛇都死」這兩個俗語的含意——「來不及」的幫忙顯得毫無意義;「出事」後所作的一切皆「於事無補」。至於為何這樣說就不得而知。

  在筆者眼中,大家真的沒必要知道粵語語料的出處,知其義、懂何用已足夠,但知其出處有助理解詞義,且能一窺廣東人造詞的精妙。從字面看,「蚊都瞓」和「蛇都死」這兩個有趣且形象化的表達正是一些廣東話俗語的特色;一般來說,「真身」多與「諧音」有關。廣東人以「諧音」代原詞的手法非常普遍。當有人,包括說廣東話的人都以為指生事的「搞屎棍/攪屎棍」就是指,有人持棍在屎桶內亂攪致惡臭熏天的時候,筆者可告訴大家「棍」除指棍子外,也指那些無賴、不正派的人,如:惡棍、神棍。廣東話的「搞事」,普通話作「生事」;「屎」是「事」的諧音,廣東人就叫生事之徒做「搞屎棍」,真是一場誤會了吧。十年前的某天,筆者猛然發現「出事」通過諧音化就是「出屎」,而「聞到糞」和「瀉到死」又是「出屎」後不堪想像的狀況——已「出事」,亦即「來不及」、「不可挽回」、「一發不可收拾」、「於事無補」。說到這裏,「蚊都瞓」和「蛇都死」的「真身」呼之欲出——「聞到糞」和「蛇都死」正是「蚊都瞓」和「瀉都死」的諧音;一舉打破了多年來坊間所有相關的傳言。就這個想法,筆者構想了以下兩個相仿的場景:

  個肚乜得痛成咁……間茶記門口貼住「廁所免問」,前面又睇唔到有公廁……就要「爆發」嘞……過對面馬路間7仔睇下有冇止屙藥賣先……哎呀,買到都冇用,「聞到糞」喇!

  小明當時是:「爆發了」,不就是找到上廁的地方或買到了止屙藥已「來不及」嗎?

  小明坐在馬桶上,肚子絞痛不已,心想:

  「今日又食錯咩呢?」於是大嗌:

  「阿媽,快啲攞樽止屙丸入嚟等我啪幾粒!」

  「早兩日你老豆肚瀉用晒喇,我而家落街買!」「等得你返嚟,『瀉到死』喇!」

  小明所指的是:待得太久,買了止屙丸回來應已「瀉得很厲害了」,不就是「於事無補」嗎?

  再看看「蚊都瞓」和「蛇都死」 如何套入現實的場景中:

  英超勁旅曼城近五個年度攞咗四次英超冠軍同一次歐聯冠軍,都咪話唔巴閉!2024至2025年度個球季,曼城唔止冇咩增兵仲賣人添。有球評家已經喺季初發出警告,淨係依賴班舊將仲係老將好容易保唔住江山。真係「好嘅唔靈醜嘅靈」(說好的不中,說不好的全中),打到十場八場之後,曼城連續係咁輸咗幾場;曼城管理層於是決定喺半季轉會窗重開嗰陣增兵。冇錯,兵係增咗,但邊得嚟可以咁快融入球隊,真係可以講得係「蚊都瞓」(「於事無補」)喇!就係咁,曼城繼續輸,聯賽盃同歐聯出局,前四同足總盃爭標危危乎;「醒水得咁遲」(警覺得太慢),唔怪得「蛇都死」(「一發不可收拾」)喇!

  正所謂,一次遇上屬偶然,再度遇上太偶然。筆者可告訴大家以「聞到糞和瀉到死是蚊都瞓和蛇都死的諧音」的立論(已在本欄提及)殊非偶然——通過邏輯思維而得且符合廣東話造詞的慣性,不就是可以宣稱以上立論為「精準詮釋」嗎?

  話雖如此,有不少人可能有個疑問:

  所宣稱的「精準詮釋」可靠嗎?

  如是有識之士,他定會說:

  有文獻依據嗎?

  「文獻」指具研究價值的書籍或文章。一般人,尤其學者下意識地認為「文獻」中的觀點或立論近乎精準,可靠性相當高。由於大多年代久遠,且多出自學者或哲人,所以絕大部分人均把「文獻」奉為圭臬,從來不會或不敢挑戰其超然地位。從理性的角度,「文獻」只是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而非牢不可破;唯有通過「邏輯辨證」方可恒久不滅。筆者多年來就是透過邏輯思維且配合廣東話造詞的慣性之類的有力理據,駁斥以及否定了坊間不少有名有姓的專家和學者所推導的所謂「正字」和「出處」。

  筆者認為堅持有「文獻」才可依據的說法實屬荒謬;試問在出現「文獻」之前是否也有「文獻」來支持這份「文獻」呢?為此,筆者在此宣布所宣稱的「精準詮釋」已成為「文獻」了。最後一提,卒之有家AI在開通了其「網頁搜尋」功能後選取了這「精準詮釋」來作為「蚊都瞓」、「蛇都死」的出處依據,可喜可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