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宏觀政策發力 支持港股應對衝擊

  張 婉 中銀國際研究部分析師

  自特朗普政府「對等關稅」政策宣布以來,全球金融市場遭遇歷史性衝擊。美國關稅政策不僅將推高美國通脹並拖累經濟增長,而且嚴重破壞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自由貿易體系,加大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風險。不過,全球經濟變局也將帶來長期投資機遇,中國經濟具有完備高水平的產業鏈體系和超大市場規模優勢,堅持改革開放、擴大內需、創新驅動等長期發展戰略,將為中國資產的長期表現提供可靠保障。

  對等關稅發布後,美國、歐洲、亞洲等全球主要股指、原油、基本金屬等風險資產價格普遍下跌。同時,關稅政策的「滯脹屬性」增加美聯儲決策難度,進而推高美聯儲貨幣政策應對經濟金融風險的不確定性,又進一步加劇了金融市場的恐慌情緒。

  交易破紀錄 證有巨量資金投入港股

  在這一背景下,4月7日香港股票市場大幅下跌,恒生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分別下跌13.2%和17.2%,幅度明顯高於下跌10%的萬得全A指數和下跌7.8%的日經225指數。港股市場的下跌既由於投資者繼續擔憂關稅衝擊中國出口、產業鏈和經濟增長,也是在擔心美國可能報復中國反制措施並將衝突擴散至中概股和科技企業,還同時受到美股等外部恐慌情緒溢出的影響:4月3日關稅發布後第一個交易日,恒生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分別微跌1.5%和2.1%,下跌幅度小於全球主要股指,當日納斯達克和標普500指數分別下跌6%和4.8%。但在4月4日港股休息日,對美國經濟衰退風險的擔心疊加美國3月新增非農就業超出預期,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釋放鷹派發言,納斯達克和標普500指數均大跌6%左右,VIX恐慌指數飆升,大量槓桿資金收到增加保證金通知,金融市場流動性趨緊。美股的劇烈調整和市場對美股流動性的擔憂也會放大港股的調整壓力,港股可能存在過度恐慌情緒、美元流動性趨緊和槓桿交易等多因素的擾動。儘管恒生指數大幅下跌,但市場成交金額創下6,209億元的歷史最高成交紀錄,表明仍有巨量資金正在趁機入市。

  展望未來,雖然外部衝擊增加中國經濟困難,但中央宏觀政策已儲備預案,未來將通過更大力度的擴大內需政策來對沖外部壓力,相信未來穩增長、穩市場政策的及時出台,將對穩定和提振A股和港股市場信心起到重要作用。同時,在穩股市、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市機制建設的要求下,4月7日中央匯金公司再次入市以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保持境內資本市場穩定的舉措也將有助於穩定港股市場信心,反之亦然。

  更關鍵的是,我國產業鏈創新升級的進程不會改變。2025年春節前,我國創科企業在人工智慧、智能機器人等領域的技術突破,帶動匯聚了較多內地創新企業的港股大幅上漲。在第一季度,恒生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分別大幅上漲15.3%和20.7%,是全球表現最好的大類資產之一。2018年至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也曾造成中國出口下行壓力,但伴隨中國產業鏈升級,中國在全球汽車出口中的佔比從2017年的3.7%上升到2023年的9.1%,在全球設備出口(不含電子設備)的佔比從17.2%上升到22.2%,相關企業最終取得較好盈利和投資者認可。

  有中央支持 香港資本市場長期穩定

  從港股自身來看,在經歷了近兩周的調整後,估值水平重新回到歷史偏低位置,具有一定的安全邊際。截至4月7日,恒生指數市盈率9.1倍,市淨率1.0倍,分別處於歷史下部18.6%和14.8%區域。國家大力支持香港資本市場發展,香港和內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也將為港股帶來支持。截至4月7日,南下資金累計淨流入超過5,100億元,並在4月3日和7日分別淨買入287.9億元和153.7億元,變相體現了更熟悉中國企業和宏觀政策的內地投資者對港股的信心。1月中國人民銀行潘功勝行長在亞洲金融論壇開幕式上表示「將大幅提高國家外匯儲備在香港的資產配置比例」,預計將為香港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定帶來國家戰略力量支持。

  美國關稅霸權下,無論是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還是國際經貿秩序和規則都在經歷巨大衝擊,全球物流、人流、資金流都面臨巨大的混亂,全球資本市場不確定性處在極高水平,宏觀政策需要發揮更大的作用,通過更大力度、超常規一攬子組合政策來保障經濟和金融的平穩運行。不過全球經濟變局也將帶來長期投資機遇,中國經濟具有完備高水平的產業鏈體系和超大市場規模優勢,堅持改革開放、擴大內需、創新驅動等長期發展戰略,將為中國資產的長期表現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