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後/堅定維護國安 應對新風險挑戰\卓 銘
下周二便是香港特區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如今香港雖築牢維護國安的制度機制,但也要看到,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尤其個別外部勢力仍千方百計試圖「打香港牌」以遏制中國發展,這意味着香港要不斷因應形勢和風險的變化,積極採取必要舉措,強化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維護國家安全永遠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特區政府以至社會各界都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對維護國家安全負起責任。
從非法「佔中」到旺暴、黑暴,過去的歷史已然深刻教訓我們,國家安全正是香港的「生命線」。國安不保,地動山搖,香港的社會秩序和經濟發展也會受到嚴重破壞。因此,國家安全是香港得以維持長期繁榮穩定的大前提。現時不少海外亂港分子和反華政客仍舊蠢蠢欲動,覬覦各種機會試圖乘虛而入,因此絕不存在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實施後,就可以掉以輕心,對新的國安風險視而不見。
美國明刀明槍打壓香港
美國國務院早前發布所謂的「2025年香港政策法報告」,再次「制裁」多名中央駐港及香港特區官員,並且繼續大肆抹黑香港的國安法例,已經證明美國反華政客並沒有停止插手香港事務的打算,在可見的將來反會變本加厲針對香港。再加上美國如今直接對香港徵收所謂「對等關稅」,宣布取消對來自香港的小額包裹豁免關稅,說明美西方已然改變了以往的「政治代理人」干預香港事務的策略,改為明刀明槍,藉制度打壓和經濟手段來妨礙香港維護國家安全。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是在本地法律層面築起的有效機制,要應對外部勢力的新策略,香港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套用新思維和新方法來見招拆招。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科技快速發展,特別是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香港的維護國家安全工作也需要兼顧更多不同領域。香港現時正全力推動創科發展,一方面,新技術可以提升國家安全的防禦能力,例如通過大數據分析預測安全風險,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加強安全和反恐工作等;但另一方面,相關的科技發展也變相產生新的依賴,一旦外部勢力進行網絡攻擊、數據竊取、虛假信息傳播等活動,便會為香港帶來新的安全風險,甚至可能更輕易威脅到基建、私隱及信息安全。
香港作為中國一個特別行政區,更是全球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信息的自由流動和安全將直接影響到外界對香港營商環境的信心,在現時複雜的國際形勢下,更關係到香港助力國家深化開放、擴大國際影響力的戰略功能。因此,特區政府在推動創科發展的同時,還必須加強科技安全監管,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確保科技發展服務於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早前立法會通過的保護關鍵基建設施條例草案是重要一步,接下來對於網絡安全、人工智能應用也要同樣重視,確保香港有能力應對任何形式的攻擊。
此外,近年來雖然個別反中亂港分子以及多個亂港組織已然逃的逃、解散的解散,但無可否認的是,香港本地仍然存在若干「軟對抗」的跡象。一些政治文宣或活動更透過部分民生議題借題發揮、大做文章,比以往打着「人權、自由、民主」幌子時更具迷惑性。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香港現時仍面對經濟結構、住房、貧富差距等社會問題,如果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便很有可能被敵對勢力利用,引發社會動盪。因此,特區政府在維護國家安全的同時,必須着力解決民生問題,改善社會治理,增強市民的國家意識和愛國情懷,從根本上消除不穩定因素。
時刻保持警惕絕不能鬆懈
唯有國安才能港安,國安才能家安,國家安全是社會繁榮穩定、市民安居樂業的根本。維護國家安全不止是特區政府的工作,更是社會各界的共同責任。面對外部勢力的干預、內部不穩定因素、科技發展帶來的安全風險等新挑戰,特區政府必須時刻保持高度警惕,採取有力措施,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同時,全社會也應共同努力,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共同維護香港的穩定和國家的安全。維護國家安全,任何時候都絕不能鬆懈,這是香港未來的希望所在,也是實現由治及興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