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川集/《惜樽空》與《將進酒》\利 貞

  「你知道嗎?我們學了很久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其實應該是『天生吾徒有俊才』;不是『古來聖賢皆寂寞』,而應該是『古來聖賢皆死盡』……」最近又有一批自媒體開始炒作《惜樽空》與《將進酒》,說什麼「這才是真正的李白原版,比教科書上的更狂百倍」。

  這當然有營銷號一貫的誇張表達在其中,《惜樽空》見於一九○○年發現於敦煌莫高窟的一批書籍文獻,其中抄錄的詩文與我們如今熟悉的《將進酒》相比,在個別字詞上有些許不同,除了開頭引述的兩處之外,還有一些如不是「高堂明鏡悲白髮」而是「床頭明鏡悲白髮」,不是「朝如青絲暮成雪」而是「朝如青雲暮成雪」等等。

  其實李白的《將進酒》從來不是只有一個版本,早有學者比較了唐宋元明清以來不下二十個版本,每個版本都有些許不同。「天生我材」一句,同樣出於敦煌文獻的三個版本就不一樣,除了「天生吾徒有俊才」,還有「天生吾桐有俊才」和「天生吾相有俊才」兩版,而此後宋元明清各版均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為準。

  在印刷術尚不發達的古代,抄寫者聽朗誦者口述之後記下,無論是朗誦者背誦時忘詞現編,還是抄寫者同音近音漏寫錯寫,都可能造成各版本的不同。所以古文的考據,才會是一門獨立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