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尹錫悅被罷免:韓國政局走向與中韓關係\畢穎達
當地時間4月4日,韓國憲法法院宣布罷免尹錫悅總統職務的決定,歷時111天的總統彈劾案終塵埃落定。韓國憲法法院之所以作出這一決定,主要是基於維護韓國憲政秩序以及政治、社會穩定的考慮。尹錫悅被罷免產生一系列後果的同時,將開啟新一輪大選模式。在韓國國內政治動盪影響下,中韓關係也將迎來新的機遇、面臨新的挑戰,中韓關係發展的前景尚不明朗。
從個人層面來看,被罷免總統職務的尹錫悅及其夫人金建希將繼續面臨司法調查,如果證據確實,他們恐將被加以重罰。不僅如此,與尹錫悅、金建希來往密切的一些人,也有可能被牽涉其中並遭受司法調查。
從政治層面來看,尹錫悅被彈劾罷免對韓國政治、社會造成了重大影響。首先在政治上、心理上對保守勢力造成了巨大打擊。尹錫悅被罷免意味着保守派的執政地位動搖,如果在接下來的大選中失利,意味着要讓出政權。特別是尹錫悅被彈劾事件發生後,執政的國民力量黨的支持率明顯下滑,被在野的共同民主黨反超,二者的分值差一度拉大到20%多,後雖經過大力整合,國民力量黨的支持率有所回升,但截至目前仍低於共同民主黨近10個百分點。不僅如此,尹錫悅被罷免,讓一度氣勢高漲的韓國極右保守勢力受挫,充分證明其偏頗的主張和過激的行動不僅無法動搖憲法法官維護韓國憲政秩序的意志,也得不到廣大公眾的認可。
其次,尹錫悅被彈劾罷免使韓國保守陣營進一步分化。韓國國會能夠通過對尹錫悅的彈劾案,暴露出國民力量黨內部存在很大矛盾。在彈劾時局之下,國民力量黨為守住政權進行了臨時整合,使其支持率有所回升,但隨着新一輪大選模式的開啟,執政黨內部將展開激烈爭奪,因此有進一步分化的可能。
再次,尹錫悅被彈劾罷免也進一步加劇了韓國保守與進步勢力間的鬥爭。在彈劾時局下,進步與保守之間的鬥爭本就十分激烈,在接下來的大選中雙方的鬥爭將趨於白熱化。
大選形勢仍未足夠明朗
最後,在新一屆韓國政府產生之前,韓國國政運行難免受到影響。尹錫悅被罷免當天,總統府核心團隊成員幾乎全員提出辭呈,儘管最終不一定會被代總統接受,但也說明當前韓國政府團隊的人心不穩,在內外憂慮疊加的情況下,未來兩個月左右時間裏,預計以韓德洙為首的看守政府的國政運行將以「維持」為主,很難做出實際成果。
尹錫悅被罷免意味着新一輪大選模式已正式開啟。按照韓國憲法規定,總統被罷免後兩個月內要進行大選,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尹錫悅彈劾案在國會通過後,進步和保守政黨已經着手準備新一輪總統選舉。從競選的總體格局來看,仍然是國民力量黨與共同民主黨兩極格局。從候選人來看,共同民主黨基本鎖定單極格局,李在明一家獨大,而國民力量黨則初步呈現多極格局。
據韓國蓋樂普最新民調顯示,李在明作為總統候選人在其黨內的支持率接近90%,而在韓國民眾中的支持率為34%。國民力量黨嶄露頭角的候選人較多,主要有京畿道前知事、現任僱傭勞動部長官金文洙、國民力量黨前黨首韓東勳、大邱市長洪準杓、首爾市長吳世勳,目前幾人的民眾支持率分別為9%、5%、4%、2%。從數據上來看,儘管李在明的支持率並不高,但相較之下卻是遙遙領先。隨着新一輪大選臨近,保守政黨會進一步分化重組,力爭推出相對有影響力的候選人。
目前來看,金文洙和韓東勳較有競爭力,但相對年輕的韓東勳是否能夠得到其黨內「親尹勢力」的原諒和支持,尚不可知。而金文洙自身也存在不少的弱點,如果未來與李在明同台競選,尚未發現其有何明顯優勢。當然,當前的情況不意味着李在明已勝券在握,因為從民調數據來看,尚有38%的民眾對現有的幾位政治人物持保留意見,而隨着國民力量黨正式推出單一候選人,其支持率會明顯好於當前。總之,韓國新一輪大選臨近,進步與保守之間將會展開更為激烈的角逐,究竟哪一派會上台執政,目前無法預料。當前,李在明呼聲最高,但能否能笑到最後,尚難定論。
尹錫悅政府上台後,對外政策基調上追隨美國,對華立場上則表現出明顯的意識形態特徵,中韓關係因之出現諸多問題。隨着尹錫悅被罷免,人們似乎對中韓關係又充滿了期待。根據韓國進步和保守政黨執政的經歷及政策偏好來看,不同的政黨執政會表現出顯明的對華政策差異,中韓關係亦會隨之發生變動。如果未來保守政黨繼續執政,其對外戰略大概率將會延續強化同盟的路線,總體上繼續配合美國在亞太地區進行戰略布局,中韓關係將會不斷遇到新考驗,戰略上難以重建信任。
提升戰略自主兩國穩步前行
當然,如果保守政黨中相對穩健的人物執政,在對華關係上將會作出不同於尹錫悅的姿態:相對更務實、重視與中國的合作利益,但這些僅僅是相對尹錫悅政府來說的。未來如果是韓國進步政黨執政,其在對外戰略上雖然也會強化同盟關係,但同時會積極尋求在中美之間確保「均衡」,即強化同盟的同時高度重視中韓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在這樣的戰略基調下,韓國新政府會更加務實地發展對華關係,中韓關係可能會出現恢復和發展的勢頭。特別是由於美國特朗普的「關稅戰爭」及其他強壓性政策的推行,讓中韓合作的必要性上升,或許能成為中韓關係向好發展的新助力。
當然,未來的中韓關係也會遇到不少挑戰。首先,無論是進步政黨還是保守政黨執政,新一屆韓國政府短期內難以擺脫尹錫悅政府政策遺產的掣肘。其次,來自美國的壓力仍不可忽視。為推進對華戰略,特朗普政府有可能會不斷對韓加大壓力,這種情況下保守派政府自當不論,進步派政府能否承受住巨大壓力尚難確定。如果選擇配合美國推進對華遏制戰略,中韓關係的瓶頸自然顯現。再次,韓國內反華、厭華情緒近年來仍然嚴重,且有繼續上升的可能。尹錫悅執政後,這種情緒一直居高不下,特別是進入彈劾時局後,尹錫悅及其支持勢力大肆抹黑中國,炒作所謂「共產主義威脅」,進一步惡化了韓國民眾的對華認知。而在接下來的韓國大選中,保守派可能故伎重施,以炒作所謂「中國威脅」來吸引民眾支持。這種情況下,進步派可能也不得不做出謹慎處理,與中國保持距離,甚至在某些層面與保守派形成「共識」。此外,中韓經濟、安全等領域仍留存不少問題,未來即便進步派上台執政,恐怕也很難繞過這些問題的牽絆。
總之,未來中韓關係發展的道路不會順暢,有機遇更有挑戰。不管怎樣,只要不斷努力提升戰略自主,始終保持「風雨同舟」的心態,推動兩國務實合作,中韓關係必定會穩步前行。
中山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