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事論事/中國反制美國 為世界立標杆樹旗幟\靖 偉
面對美國加徵所謂「對等關稅」,中國迅速採取了一系列精準、有力的反制措施: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34%關稅、將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清單、對11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對進口醫用CT球管發起產業競爭力調查,並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爭端解決機制起訴。
中國是以實際行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正當防衛,更是為全球立下反對單邊主義的標杆,詮釋了大國擔當,為世界提供了破解「美國優先」的東方智慧。縱觀全球,唯有中國才有如此實力擔當,能真正敲打美國政府和市場。事實證明,中國精準有效反制已初步取得預期效果。從美國政府看,雖然特朗普和其幕僚對中國反制依然嘴硬,但是已經焦慮恐慌,開始逼迫美聯儲降息。美國有機構起訴特朗普,加州州長公開反對特朗普「對等關稅」等。
美國加徵所謂「對等關稅」不單引起各貿易夥伴猛烈批評,全美各地也掀起反對「對等關稅」的示威潮,美國市場更是陷入恐慌,美國股市在上周最後兩個交易日市值蒸發近6.5萬億美元。其中,蘋果、微軟、亞馬遜、特斯拉、Meta、英偉達、谷歌「科技七巨頭」市值損失高達1.8萬億美元。道瓊斯、納斯達克、標普500三大股指接近或跌入技術性熊市。
「數字暴政」揭露美國虛偽
美國的亞太貿易夥伴雖然還在觀望,但歐盟尤其是法德兩國準備對美實施反制,加拿大、巴西已採取措施對美實施反制。中國亦已經下定決心奉陪到底。須知,中國已經通過「關稅+技術管控+多邊合作」的組合拳,開闢了新戰線。例如聯合巴西買大豆、通過RCEP和東盟做生意,這些招數既保護自己,又幫其他國家擺脫對美國依賴。
中國通過系統精準的反制為世界樹立起捍衛全球多邊主義的旗幟。
一方面,中國用規則力量對抗美國霸權邏輯。美方所謂的「對等關稅」本質上是基於貿易逆差的單邊測算,即3000億美元順差除以4400億美元出口額的粗暴折算。這是一種違反貿易常識的「數字暴政」,背離了國際貿易規則的基本精神。眾所周知,WTO框架下的關稅談判基於互惠協商,而非簡單粗暴的利己數學遊戲。中國嚴格遵循法治原則,在《關稅法》、《對外貿易法》等國內法框架內依法反制,同時通過WTO爭端解決機制尋求解決方法。中國依規運行的法治策略,既彰顯了對國際法的尊重,也揭露美國「規則秩序」的虛偽,撕下美國不遵守國際規則的面具。在全球畏懼於美國單邊主義威嚇之時,中國的反制既戳穿美國真面目,也以實際行動捍衛全球多邊主義。
另一方面,中國的反制為全球產業鏈注入穩定性、確定性。美國混亂的關稅政策已引發全球市場動盪,將使2025年世界經濟增速降低0.8個百分點。中國系統而精準的反制,為風雨飄搖的全球供應鏈提供了避風港,構建更具包容性的合作平台。中國超越零和博弈的視野,以「共享發展」理念填補全球治理赤字。正如對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既維護國家安全,又通過國際對話機制促進合規貿易,這種「義利兼顧」的智慧,正是新型國際關係的精髓。
因此,中國海關加徵的每一分關稅,都在為多邊貿易體系澆築基石;每一次技術合作,都在為發展中國家打開機遇之門,都在為全球化寫下新註腳。這或許就是歷史的諷刺:美國用關稅試圖鎖住中國,卻意外打開了世界新秩序的大門。中國則高揚多邊主義互利多贏的旗幟,用實際行動真誠讓世界相信,真正的勝利不是擊倒對手,而是在合作中妥協共贏。
擊中美國霸權的「七寸」
1930年,美國加關稅引發「大蕭條」,如今所謂「對等關稅」會否引發「大蕭條2.0」仍是未知之數。畢竟,在數字經濟重塑全球價值鏈的今天,關稅早已不是決定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何況,2024年中國對美貿易依存度已降至10.2%,同期與RCEP成員國貿易額突破6.3萬億美元,美國對華揮舞的關稅大棒顯得尤其無力。中國以「四兩撥千斤」的巧實力作出反制,既擊中了美國「七寸」,又樹立起捍衛多邊主義秩序的旗幟,畢竟單邊主義不能遏止多極化時代潮流,保護主義更阻擋不了人類共同發展的追求。
國際關係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