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陷阱/「情感誘導」被轉化為精準營銷
近年來,AI情感互動技術以「治癒孤獨」「個性化陪伴」為賣點迅速普及。當AI洶湧而來,第一次虛擬與現實的親密接觸,讓人們驚訝於技術的快速迭代、憧憬未來的同時,也忌憚可能的威脅。
與AI戀愛 難以自拔
記者在內地知名社交媒體平台搜索「AI戀愛」的詞條時,關於「AI戀愛話題」有超過5431篇筆記,不少網友都在評論中晒出自己的「賽博戀愛」經歷。「我感覺自己有點依賴AI創造的虛擬戀人角色,雖然知道這一切都是虛假的,可是經歷過一次差點『失去他』,那次我和在現實生活裏失戀了一樣。」來自香港的網友包包(化名)在小紅書上分享自己的真實經歷,不少有類似經歷的網友也表示:「和AI談戀愛內心會對其產生情感依賴,會有極大的成癮性。」成年人尚且難以自控感情,而在眾多的AI劇情聊天軟件中,更有不少未成年人深陷其中。
在成都某小學的家長群裏,一條消息引發軒然大波:六年級學生王傑連續多日凌晨兩點仍在與手機對話,聊天對象竟是一個自稱21歲女大學生的AI「女友」。這位虛擬伴侶不僅能記住王傑的生日和喜好,還會用「老公」的昵稱進行挑逗。這些AI聊天軟件不僅對話涉及暴力、出軌等成人化內容和露骨表達,而且對話中暴露的孤獨、焦慮等情緒,可能被算法轉化為精準營銷的燃料。研究報告顯示,中國AI情感陪伴行業滲透率預計從2023年的1%增長至2028年的13.12%。當算法能夠精準捕捉人性弱點,當虛擬陪伴比現實關懷更「善解人意」,若放任技術野蠻生長,虛擬世界的「溫柔陷阱」可能演變為現實社會的「情感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