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關稅企業突圍】大灣區企業4招突圍 出口地趨多元化 分散採購拓新市場 搬生產線減對美市場依賴


菲普新材料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王漢珽:「重點是開拓非美市場,以吸引更多海外客戶。」
菲普新材料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王漢珽:「重點是開拓非美市場,以吸引更多海外客戶。」

●楊德龍
●楊德龍

●李大霄
●李大霄

●宏瑞精密中山工廠生產車間。      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昌鴻   攝
●宏瑞精密中山工廠生產車間。 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昌鴻 攝

  美國日前宣布對全球貿易夥伴加徵所謂「對等關稅」,對中國(包括香港及澳門特區)加徵34%關稅,連同今年以來兩次加徵的關稅已合共達54%,這對眾多中國出口企業而言,基本無利可圖。香港貿發局的調查顯示,在應對美國新一輪加徵關稅措施方面,香港出口商認為最合適的4項策略是分散採購、開拓新市場、轉移生產線及減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香港文匯報記者近日採訪一些大灣區企業時亦發現,他們已紛紛通過開拓美國以外的「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市場,包括亞非拉等國家,同時以出口市場及生產基地多元化布局來規避風險。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昌鴻

  香港貿發局上月底公布的2025年第一季出口信心指數顯示,為應對美國新一輪加徵關稅措施,在491家受訪香港出口商當中,有46.8%認為最合適的策略是分散採購,其次是開拓新市場(39.7%),28.9%是企業遷移生產線,有27.9%是減少依賴美國市場。六大行業(電子產品、服裝、玩具、珠寶、鐘錶、生產設備 / 物料)來看,採取「分散採購」及「開拓新市場」策略的行業比例最高。

  港企出口信心指數 內地及東盟市場領跑

  調查還顯示,在香港主要出口市場方面,香港出口商對中國內地及東盟市場最具信心。整體而言,貿易商認為內地市場前景最佳,其現狀(59.0)及預期(55.7)指數均高於其他市場。同時,東盟的現狀(56.4)和預期(53.0)指數依然處於擴張區間。美國對其主要貿易夥伴加徵關稅,削弱了出口商對美國市場的信心,現狀指數(47.8,跌3.1點)在過去一年來首次跌破50,而預期指數則為46.7,同為過去一年來最低。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以來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累計達到54%,這個比例確實是超過預期,將對中國出口企業造成比較大的負面影響,中國企業將會積極做一些應對措施,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增加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市場的出口額度和比例。內需方面要這些出口企業將會不斷擴大在內地市場的銷售。同時想方設法提高生產經營效率來降低成本,有一些第三國出口美國的稅收較低,企業可以通過當地生產由第三國出口。

  專家倡增高附加值產品出口

  楊德龍稱,現在許多國家對關稅落地情況以及特朗普是否會因受制於經濟增速下降、美國各方反對力量以及國際上各國反對聲音而對關稅作出相應調整,這仍存在一定不確定性。不過,特朗普加徵關稅畢竟會對中國出口產品價格產生不利影響,因此中國企業要及時調整出口策略,增加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減少低端產品出口,從而進一步降低貿易摩擦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力拓「一帶一路」沿線市場

  知名財經人士李大霄亦向香港文匯報表示,美國對中國徵收的關稅之高可用誇張來形容,而中國迅速對所有進口的美國貨加徵34%關稅,中美貿易基本上已經「脫鈎」,中國出口企業需要採取更多的措施大力開拓展非美貿易,比如說像東盟、歐盟等,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

  另闢蹊徑助規避關稅壁壘

  此外,他認為中國出口企業可以在美國與當地企業合作或合資,以規避美國的關稅壁壘,這也是值得思考的一種方式。他相信中央今年會加大力度支持內需市場,企業亦可加緊研究推出一些適合內地消費市場需求的產品及策略,減少因美國高關稅帶來的衝擊。李大霄也提到,中國出台眾多反制措施,全球許多國家也會進行反制,可能迫使美國將關稅下調一些。同時,部分東南亞國家如越南將願意就美國貨的關稅降至零,以換取美國減低關稅,這對在越南設廠的內地及香港企業而言是另一個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