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直擊】網紅打卡點交通隱患多 最快年中完成優化 議員倡有關部門主動發現主動管理主動規劃

●遊客在車道打卡,人車爭路易生意外。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遊客在車道打卡,人車爭路易生意外。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英文標示已清楚告知不要在此打卡,但相中人未有理會。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英文標示已清楚告知不要在此打卡,但相中人未有理會。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遊人在科士街打卡,須注意交通安全。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遊人在科士街打卡,須注意交通安全。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熱門打卡區域
熱門打卡區域

  打卡拍照上傳社交平台、CityWalk漫遊街頭巷尾,是時下的旅遊風尚,香港正積極打造「無處不旅遊」的旅遊友善環境,吸引各地長短途旅客。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在香港多個網紅打卡點和熱門遊玩地現場直擊,發現部分打卡位存在較為嚴重的交通隱患。運輸署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時指,有關地區的步行環境優化措施,將於本年中、第三季內完成。據香港文匯報了解,部分工程將於暑期旅客高峰期進行。有區議員認為,須就有關情況提前告知旅客,並給出其他打卡點建議,一方面可利用機會主動推介,另一方面亦可避免讓旅客失望而歸。有立法會議員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建議特區政府和旅遊業可進一步調整思維,主動發現、主動管理、主動規劃熱門打卡區域,主動引導打造香港旅遊新亮點。 ●香港文匯報記者 康敬

  清明節當日(4日)下午1時左右,香港文匯報記者在堅尼地城石牆樹現場所見,雖然警方已放置錐形路標在行人路上,並用橙色警示帶以劃分行人路與車道,但大部分遊客還是集中在車道打卡。下午1時半,香港文匯報記者在現場記錄,一分鐘平均有十多輛車駛過,直行車輛車速較快,準備在路口轉彎的車輛則會適當減速,但遇上有人在路上打卡,有司機會按喇叭作提示。

  最高峰驚見70人停留打卡

  值得注意的是,該打卡處附近停放的小巴有機會造成行駛車輛司機視線盲區,香港文匯報記者亦看到有車輛幾乎擦身駛過拍照的遊客。行人過馬路處站了很多遊客,故過馬路的市民亦會打斜過,或找其他位置過。

  香港文匯報記者在此處觀察約40分鐘,最高峰現場同時聚集約70位遊客停留打卡。來自深圳的肖小姐比較謹慎,她在石牆樹一側車道拍了幾張照片,但擔心身側來車,不時用餘光或轉頭向旁邊留意小巴後面的車況。「感覺還是有點危險,不會超出小巴停放的區域。」若未來能把行人路加寬,她認為會便利大家打卡。

  科士街是不少居民的必經之路,香港市民蘇同學表示,不介意遊客打卡,認為是宣傳當區特色的好事,但走出馬路就不太理想,若政府擴闊行人路都是合適的安排。香港市民黎先生表示,歡迎遊客來玩,建議政府可以安排人員在此處溫馨提示遊客如何安全打卡。

  可宣傳其他景點免遊客失望而回

  中西區區議員金玲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區內重視遊客打卡體驗,並建議警方等部門需要有系統化、常態化的跨部門聯合行動,增加宣傳和溫馨提示遊客安全隱患,特別是在內地假期前作預案、提前部署。對於工程期間的遊客體驗,她認為必須就此做好前期宣傳、現場告示等配套措施,而修路期間可透過提示宣傳當區其他特色,讓旅客不會失望而回。

  建議派人手做好秩序管理和安全提示

  立法會議員楊永杰表示,隨着旅客消費和休閒模式的轉變,特區政府要盡快適應轉變,相關部門要對熱門打卡區域做到主動發現、主動管理、主動規劃,平衡好旅客體驗、市民生活和自然生態。譬如區議員可以發現最新的熱點打卡位,當區民政處就可以聯絡有關的部門一齊作短中長期的規劃。如果遊客喜歡到各個民生區、自然區打卡,有關部門可以率先在旅客多的時候,派人手到現場做秩序管理和安全提示,再進一步在民生區做些改善小工程,自然區可以實行每日預約,主動控制人數,達至雙贏局面。

  運輸署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為改善科士街的步行環境,運輸署已安排相關部門擴闊科士街石牆樹下的部分行人路,預計工程可於本年第三季內完成。據香港文匯報了解,因應水務署正在科士街進行的水管工程,及減低對附近校巴服務的影響,行人路擴闊工作將安排於暑假期間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