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國挺好的之在華經商】煙火氣裏享受愛與和平



敘利亞青年瀋陽開咖啡館:「中國讓我有了根,還有了事業」
在古樸的遼寧省瀋陽市八經街咖啡小巷中,上百年的歷史老街、奢侈闊氣的歐式公館交融而生,孕育了一百多家各具特色的咖啡小店,也成為近年來最受歡迎的城市打卡點之一。毗鄰遼寧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湯玉麟公館舊址,敘利亞人林聖開(英文名:Naseem)創辦的藝術咖啡店NASOMATTO就置身於此。「來中國快20年了,我覺得自己從來都不是外人,中國讓我有了根,還有了自己的事業。」能說一口流利中國話的林聖開,已到過中國26個城市,並於2023年在瀋陽創辦咖啡品牌「Peace&Love(愛與和平)」。「每當早晨,我和很多年輕人一起走過城市的公園,看到老人們在音樂聲中跳舞、做運動,就感到很有希望、很溫暖。」林聖開抿着嘴頓了頓,「但我的國家卻沒有,我很羨慕穩定又美好的生活。」他感慨,咖啡館也寄託着他對祖國的希望與祝福。 ●香港文匯報記者 于珈琳 瀋陽報道
輾轉不同城市 終尋得內心安寧
2007年第一次來中國,林聖開先後到過北京、廣州等不同城市,當2010年第一次來到瀋陽,他開始在服裝貿易中尋得商機。「我很小的時候就嚮往中國,別人跟我說要去歐洲,去其他國家,但我就想到中國看看。」他猶記得第一次落地中國時的情景,「很多高樓大廈,跟我之前聽到的完全不一樣,感覺很好。」體驗過很多種工作,來自阿拉比卡咖啡故鄉的林聖開,在2020年定居瀋陽之後有了在這裏自創一個咖啡品牌的念頭。
「我是學藝術的,做過的很多工作都跟藝術有關。」他開始有了慢慢去感受這座城市的時間與心境。「定居之前,每次來瀋陽都會有朋友帶我來咖啡小巷。」2023年,在當地區政府的幫助下他租下了現在咖啡館的店舖,「我一直就很喜歡這條街,非常安靜,沒想到自己開咖啡館就能選到正對着公館古建築的位置。」林聖開十分珍視這次機會,從店舖外立面設計、品牌LOGO設計,到外牆旁的露天卡座設計、門前裝置的擺放,他事無鉅細。如今在咖啡小巷中,林聖開的咖啡館總是能讓人一眼就看到。
與刻意營造出的商業街區不同,位於瀋陽市和平區八經街的咖啡小巷自然天成。早在一百多年前,這裏就形成了當時最為繁華的商業街區,商業文化綿延至今。如今,這裏的商戶星羅棋布在一座座居民樓中,遊客、住戶交融而生,3.44平方公里的區域內,159家各具特色的咖啡和美食小館與這裏超過10萬戶的居民共生。同時擁有6國領事館、26處不可移動文物及諸多老建築,煙火氣、人情味、國際範兼具。
每到周末,林聖開咖啡館的小小空間就充滿着歡聲笑語。有時是生活在瀋陽的外國朋友的小型聚會,有時是慕名而來的時髦青年結伴打卡,品嘗他特調的敘利亞咖啡。「我很享受朋友和顧客們在開心地交談,我在一旁做咖啡的舒適和放鬆。」林聖開感到,他不僅在經營一份工作,更是在款待他的朋友們。
「普通的生活都令我很羨慕」
「尤其在瀋陽,這裏人們的熱情和溫暖讓我覺得跟家鄉很像。」自覺已經融入當地生活的林聖開,非常享受這種親切感。「來瀋陽生活不到一個月,我和鄰居們都熟悉了,遇到會熱情地打招呼,這是我在其他城市生活所沒有過的,就連物業打掃的工作人員也都會跟我聊聊天。」他還常常在菜市場遇到「特別的關照」,當地的菜農會幫他挑選出合適和新鮮的蔬果,「我小的時候,敘利亞人們也是這樣熱情好客,生活也很富足,可是後來打仗打了很多年,老百姓的生活很困難。」不禁想起家鄉,林聖開很感嘆,「中國覺得很平常的水、電,這些普通的生活,都令我很羨慕。」
世界各地朋友 打卡找尋記憶
「我的父母還在敘利亞,在我的計劃中,他們慢慢都會過來中國生活。」精心運營的咖啡館在開業一年多的時間裏變得小有名氣,這令林聖開有了更多時間去謀劃自己的未來。他期待將自己的咖啡品牌打造成在中國最具敘利亞傳統特色的藝術咖啡館,在這裏將愛與和平的美好和溫暖傳遞給每個人。
「我在這裏也接待過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他們就生活在瀋陽,這裏也是我們這些外國人聚會的地方。」令林聖開更為驚喜的是,很多中國人學着用阿拉伯語跟他打招呼,「有很多去過阿拉伯國家的中國朋友特意來到我的店裏,尋找他們記憶中的味道。」沒有過多的經營社交媒體平台,林聖開的小小咖啡館卻意外走紅。在長長的社交媒體評論區裏,「情緒價值拉滿」、「老闆熱情」是很多人的共鳴,林聖開也將自己打造成一種敘利亞的標識,「我們和這裏的人一樣熱情、愛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