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香港文創IP】振興香港文創 建聯通世界「橋樑IP」

●文化傳信董事總經理關健聰認為,香港完全有條件及基礎讓香港文化重新煥發光彩。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文化傳信董事總經理關健聰認為,香港完全有條件及基礎讓香港文化重新煥發光彩。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文化傳信:「香港情懷」勢頭崛起 利用AI重新活化

  【編者按】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中確立香港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及「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特區政府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亦提出,未來5年將推進超過30個文化知識產權(IP)項目,引進辦亦將策略性引入更多結合創科的文創企業。曾有東方荷里活之稱的香港,擁有大量華語電影及華文文化IP,對中國內地、東南亞以至全世界都有極大影響力。香港文匯報訪問多家從事IP業務的公司指出,香港具有薈萃中西文化的獨特優勢,有能力糅合中國及外國元素,對在香港拓展IP產業有信心,期望借助國家及特區政府推動香港文創IP產業發展的政策利好,打造出聯通世界的「橋樑IP」。 ●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業俊

  文化傳信集團(0343)是香港最早上市的動漫企業,亦是亞洲最豐富的漫畫內容供應商之一,手握大批香港及日本的動漫IP,可謂見證了香港文創產業的起落。文化傳信董事總經理關健聰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憶述,香港文化在上世紀七十至九十年代最為繁盛,當時本港製作的電影、電視劇、漫畫及流行歌曲,除了在大中華地區廣為傳播外,更雄霸東南亞市場,甚至連日本及韓國的潮流文化都大受香港影響。惟近廿年來,韓國直追成為文化輸出大國,近年「韓風」吹襲全球之際,甚至連泰國在近幾年亦冒起成為文化輸出新秀,反觀香港的文創產業相對靜止,香港的文創IP確需振興。

  關健聰分析,互聯網發達,令文創產品能輕易在全球傳播,除了由於海外市場發展迅速,只有750萬人口的本港市場相對細小,未能支持香港文創IP形成完整蓬勃的產業鏈,導致了香港文創IP市場在近二十年來越發落後於海外;其次,更重要的是香港IP錯失了跨界發展的機會。例如傳統香港的漫畫甚至直至今天仍是「漫畫歸漫畫」,很少能與其他行業互相整合及生產周邊商品;反之日本擁有逾1.2億人口,當地漫畫業已是成熟產業,擁有完整生態圈。

  《九龍城寨之圍城》顯「港味」價值

  此外,港漫的創作形式比較傳統,大多仍以書刊形式發行,部分甚至以厚裝書形式每月發行,但現今世代已甚少閱讀實體書藉,因此不利IP推廣。另一方面,過去十幾年本港文創業界主打內地市場,文創產品轉趨融合內地口味,「純港味」自然隨之減少,未能照顧海外市場讀者口味。

  然而,他指出潮流文化有盛衰周期,香港的文化IP又看到重振希望。自全球受新冠疫情重創後,人們開始緬懷過去的美好時光,包括重新燃起「香港情懷」。他提到,「香港情懷」近兩三年重新受亞洲地區留意,以此為題材的電影、漫畫及音樂亦漸受歡迎,例如本地製作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在內地、本港以至日本均贏得票房佳績及口碑。不少粵語歌及本地電影亦紅遍內地。

  經濟低迷 文創產業復甦較快

  他還留意到,在經濟低迷時期,文創產業的復甦速度往往相對較快,因為市民消費力下降,對奢侈品的購買力相對減弱,反而更願意購買價格較低的娛樂產品以獲取心靈慰藉。事實上,疫情後的小型授權,包括展覽、舞台劇及時裝等的授權量均見增加,整體市場未見明顯萎縮。

  近年國家提倡新質生產力,文創產業是新質生產力之一,內地的遊戲及動畫片,如《黑神話:悟空》及《哪吒》在全球掀起旋風,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中確立香港的「八大中心」中,其中兩個「中心」即「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及「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就與文創有直接關係,加之特區政府近年亦重視文創IP產業發展,關健聰期望借助國家及特區政府的支持政策,藉近年「香港情懷」勢頭的崛起,並利用人工智能(AI)等,將港漫IP重新活化。

  盼政府扶持 不止「打卡」活動

  他認為香港完全有條件及基礎讓香港文化重新煥發光彩。他說,以往外國對香港文化的印象比較刻版,往往流於「武打」及功夫;然而香港具有中西薈萃的獨特文化底蘊,開放多元的國際城市定位,有能力將中國文化結合外國文化,經本港整合浸淫後形成獨有的「香港文化」,再將之輸出海外,有利外國更容易認識及接受中國文化,將香港文創IP打造成為聯通世界的「橋樑」。

  對於締造蓬勃的文創產業圈,關健聰建議特區政府訂立更長遠鋪排的資助及推廣政策,包括為文化創意產業提供資源及空間發展,並培養大型文創企業,而非只局限短期的「打卡」活動。他指出,韓國的文創產業大獲成功,主要由於過去廿年當地政府出手扶持文創企業壯大,當形成具規模的「龍頭」企業後,便可以衍生出健全的產業生態圈;反觀香港特區政府的文創資助較為零碎,往往只着眼於贊助個別活動,而非着眼整體產業圈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