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仁手記】漢學家理雅各譯中國古詩 態度嚴謹細考究

  詹姆斯·萊格(James Legge,漢名理雅各)是著名漢學家,把多種中國古典文獻譯成英語,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國經典》(The Chinese Classics),第四冊是《詩經》。

  《詩經》當然屬於中國的古詩,不過,除此之外,理雅各還英譯了《詩經》以外的古詩,多被收錄於《古詩源》。

  《古詩源》(The Fountain of Old Poems)由清代學者沈德潛編纂,全書分十四卷,第一卷《古逸》收集了秦代之前的詩歌,第二至十四卷收集了漢代至隋代的詩歌。

  理雅各共選譯了《古逸》中的43首詩歌。

  第一首是《擊壤歌》(Song of the peasants in the time of Yoau),意為帝堯時代的農民之歌。

  在《擊壤歌》的詩題下面,沈德潛註解:「《帝王世紀》:『帝堯之世,天下太和,百姓無事,有老人擊壤而歌。』」可見理氏是據沈德潛的解釋而英譯成此題目。

  翻譯參考註解和出處

  第四十三首是《子產誦二章》(Two songs on Tsze-ch'an by the people of Ch'ing),意為鄭國人歌頌子產兩首歌。沈德潛註解:「《左傳》:子產從政一年,輿人誦之云。及三年又誦之云云。」並無提及鄭國。

  理氏英譯《詩經》於1871年出版,而英譯《春秋·左傳》則是在1872年出版。可見理雅各參考了《左傳》所載子產事跡,子產是鄭國貴族,且位列公卿,受鄭國人擁戴,所以詩題加了「鄭國」。

  理氏對一些詩歌的出處也做了一番查考與補充的工夫,類似的例子頗多,茲舉兩例說明。

  例子1:《康衢謠》,沈德潛只說出自《列子》,理氏作了較仔細的補充,出自《列子·仲尼》。在《列子·仲尼》中記載,這首童謠是帝堯巡視康衢時,聽聞兒童所唱的歌謠。

  例子2:《南風歌》,沈氏謂出自《家語》,理氏則補充說:「From the Family Sayings(《辯樂解》)」。據《家語·辯樂解》說:「舜彈五弦之琴,造南風之詩。」

  從上述4首詩歌的題目翻譯及出處來看,理氏不僅從字面上的理解而翻譯,更參考過一些註解,而且也查考過詩歌的出處,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頗值得我們學習。

  ●梁鑑洪 樹仁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