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業界冀兩岸共享影業紅利

●《周處除三害》的大陸票房比台灣的高約68倍。
●《周處除三害》的大陸票房比台灣的高約68倍。

  台灣自由媒體人許陳品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又一部台片即將在大陸上映,在喜聞樂見的同時,台灣對大陸影片的配額限制依舊鐵板一塊,除了金馬影展外,根據規定,獲得法國康城影展、意大利威尼斯影展、德國柏林影展、美國影藝學院獎競賽單元獎項或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獎者,都可以免除配額限制。相較台灣設下的門檻,大陸對台灣影片上映的開放程度遠遠超過台灣。「兩岸都是華語電影的主要市場,共同運用中華元素創作優質電影才是王道,也是中國電影走出去的關鍵。」

  台灣演員劉樂妍表示,台灣地區實行的「一年只能引進10部大陸電影」政策,如同一道無形的牆,將兩岸電影市場分隔開來。這種配額制度,表面上看似公平,實則隱藏着深深的文化壁壘。反觀大陸,即將超過北美成為世界最大電影消費市場,精神文化消費一定是有極大需求與廣闊空間。龐大的觀影群體和深厚的中華文化認同的支撐,使文化消費前景無限。「台灣電影《周處除三害》在台灣的票房大概4,000多萬新台幣(編者註:按4月6日匯率約合877萬人民幣),而在大陸有逾6億元人民幣的市場回報,就很能反映出差距。」

  劉樂妍說,台灣電影有其獨特的視角和獨有的敘事方式,大陸則擁有龐大的市場和豐富的資源外,還逐步完善出台有利於兩岸影視合作與融合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這使兩岸影視業機遇多多前景廣闊,影視業界也期待未來能夠有更多的渠道和平台,促進兩岸電影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希望兩岸的電影人通過相互合作,實現資源共享,擴展觀眾基礎,從而推動雙方的電影產業共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