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區生態相結合 助旅遊業轉型升級

  郭靈 資深傳媒人

  發展局近日就南丫島前石礦場用地、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以及尖鼻咀和白泥的生態旅遊發展項目,向本地發展商發出提交意向書邀請,各個有意參與的發展商可於3個月內提交意向書,料3個項目將於未來4年陸續招標。筆者認為,本港旅遊業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若將本地生態遊與「片區開發」模式相結合,不僅可以充分借助市場的力量,提高項目發展的速度及靈活性,亦可以強化政府與發展商之間的合作關係,對發展北部都會區及促進與大灣區城巿融合的長期發展都有益處。

  其實,本港有着十分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極具發展潛力。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就曾指出,香港要利用好逾千公里的海岸線和超過200個島嶼,加快推動旅遊業升級,做到「香港無處不旅遊」。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也表示,要利用好本港豐富和獨特的資源,發展生態旅遊、推廣島嶼及海岸旅遊。由此可見,發展生態旅遊,推動旅遊業升級轉型,是本屆政府的工作重點之一,其目的是冀望通過激活本港生態遊的巨大潛力,為本港經濟注入更多新活力。

  事實上,今次發展局採用與北都3個項目相同的「片區開發」模式,向市場發出意向邀請,就是希望提高項目發展效率及彈性,使發展項目盡早推進的同時,亦能強化政府和發展商之間的協調與合作,為未來深化推進北都發展打好基礎。

  「片區開發」是本港開發土地的一種新模式,即成功中標的發展商需要完成所開發土地的平整和建設各項基礎設施,然後保留住宅用地自行發展,而完成興建公共設施例如道路、休憩用地等,將會交回政府管理。這樣的發展模式有助激活市場活力和土地開發的效率,並提升工商界參與本地發展的積極性。同時間,利用好市場力量一方面可以減輕政府財政支出的壓力,一方面亦能加強政府發展政策的靈活性與效率,提速提量發展土地,進一步有利於推動本港與大灣區城巿融合發展。

  要知道,對內推動本地產業升級轉型,對外深化與大灣區城市的融合發展,是特區政府未來施政的重中之重。特別是香港正處於經濟升級轉型期,如何充分調動和引導市場力量,推動本地各行業在升級轉型的同時,深化與灣區城巿的融合發展,激活協同效應,發揮出「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是特區政府亟需處理的問題。相信政府通過將「片區開發」與發展生態遊相結合,能為北都及大灣區融合的長遠發展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