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多元穩定進口替代 中國月內兩度對美反制
綜合央視及《財經》雜誌報道,針對特朗普政府於4月2日宣布實施「對等關稅」措施,中國政府部門4月4日宣布,將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徵34%關稅。現行保稅、減免稅政策不變,此次加徵的關稅不予減免。這也意味着中國對美國農產品進口關稅同步提高34%,這已是一個月內中國第二次對美國農產品加徵關稅,有測算顯示,經過一個月內兩次加稅,中國對美國的玉米、小麥及大豆、豬肉等在內的農產品累計加徵關稅幅度49%或44%。
按照3月4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的相關加徵關稅公告,中國已從3月10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農產品加徵關稅。具體而言,中國對從美國進口的雞肉、小麥、玉米、棉花等29類商品加徵15%關稅,另對高粱、大豆、豬肉、牛肉、水產品、水果、蔬菜、乳製品等711類農產品加徵10%關稅。
作為農產品消費大國,中國能採取此類措施進行反制的底氣,首先是近年來在國內採取保護耕地、良種良法等手段不斷提高相關農產品產量。在此基礎上,中國農產品進口渠道多元化戰略持續推進,其全球農業貿易重心也呈現向南美轉移趨勢。與此同時,中美農產品貿易在中國農產品整體貿易中佔比明顯下降。除不斷擴展農產品進口渠道,中國從美國進口相關農產品數量佔國內消費比例大多較低,且已有較多元且穩定替代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