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共生園地」 傷健「蛹泡希望」
香港首個建於已活化堆填區上的環保教育基地「東華三院環保村」,近日又有新搞作,展出逾百件由本地藝術家及殘疾人士創作的藝術品,過程均採用環保材料,例如被棄置的營養奶粉蓋、奶袋、輪椅車轆、四腳助行架及院舍床單等,傳達共融與可持續發展訊息,達至「綠識減廢」目標。
「共融共生藝術祭」日前在將軍澳環保村舉辦啟動禮,聯同本地藝術家等約200人出席。東華三院指展覽是環保村首場共融藝術盛事,以大自然中昆蟲蛻變為靈感,帶出將舊物升級再造的理念。其中陶瓷藝術家王鎮濠創作的《當我們同在一起》與《共生園地》為展覽亮點之一。王鎮濠介紹指,《當我們同在一起》是以瓷磚描繪復康人士幻想中的自然世界,展現出他們的想像力;而《共生園地》則以陶瓷昆蟲與花卉象徵生命的重生,傳遞共融與韌性精神。
繩結設計師蕭俞的作品《蟲鳴萬物》同樣吸引眾多目光。她以回收的床單及單車輪轉化為昆蟲眼睛般的設計裝置,鼓勵觀眾想像自然的聲音;另一作品《蛹泡希望》,則運用復康院舍常見的消耗品「奶袋」,將其掛於草地的圓拱小屋內,象徵毛蟲蛻變的蛹。
主席鄧明慧表示,有份參與的殘疾人士藉由藝術創作表達自我,提升自信與成就感,未來會舉辦更多共融及環保活動。她又指,環保村於去年7月30日投入服務以來,已舉辦導賞團、露營體驗、環保市集等190項活動,吸引逾萬名市民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