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企業出口地趨多元化

  美國日前宣布對全球貿易夥伴加徵「對等關稅」,對中國(包括香港及澳門特區)加徵34%關稅。連同今年兩次加徵的關稅合共達54%,這對眾多中國出口企業而言,基本上是無利可圖。而大灣區企業已紛紛通過開拓美國以外的「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市場,包括亞非拉等國家,同時以出口市場及生產基地多元化布局以規避風險。

  香港貿發局早前調查顯示,在應對美國新一輪加徵關稅措施方面,香港出口商認為,最合適的4項策略是,分散採購、開拓新市場、轉移生產線,以及減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另闢蹊徑規避關稅壁壘

  財經界人士李大霄分析指,中國迅速對所有進口美國貨加徵34%關稅,反映中美貿易基本上已「脫鈎」。中國出口企業需要採取更多措施,大力開拓非美國市場,例如東盟、歐盟等,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

  他認為,中國出口企業可在美國與當地企業合作或合資,以規避美國關稅壁壘。此外,預期中央今年將加大力度支持內需市場,企業可加緊研究,推出一些適合內地消費市場需求的產品及策略,減少因美國高關稅帶來的衝擊。

  李大霄提到,內地出台眾多反制措施後,相信全球許多國家會相繼進行反制,可能迫使美國下調關稅。同時,部分東南亞國家如越南則願意將美國貨的關稅降至零,以換取美國減低關稅,這對在越南設廠的內地及香港企業而言則是機遇。

  另一方面,香港貿發局上月底公布2025年第1季出口信心指數顯示,為應對美國新一輪加徵關稅措施,受訪491家香港出口商當中,有46.8%認為,最合適的策略是分散採購,其次是開拓新市場(39.7%),28.9%企業遷移生產線,有27.9%是減少依賴美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