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擊關稅霸凌】跨境電商:短期承壓 在海外倉備貨降成本 「美消費者為加稅買單」 中國貨無可替代

●海外倉是接下來中國跨境電商經營者的應對辦法之一。圖為工作人員在海外倉分揀貨物。 資料圖片
●海外倉是接下來中國跨境電商經營者的應對辦法之一。圖為工作人員在海外倉分揀貨物。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莉 杭州報道)「包括亞馬遜在內的幾個主要跨境電商平台都發了郵件,提醒商家注意調整經營策略和運費。3月份就已經傳得沸沸揚揚,現在也算靴子落地,我們早有心理準備。」浙江跨境電商經營者周江行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美國取消小額包裹免稅政策,短期來看,對中國跨境電商經營者來說肯定是有壓力的,但從行業內客觀評估,「中國製造還是美國消費者的最好選擇,這是無可替代的。」

  「跨境電商出口美國原本最有利的條件,就是800美金以下的小額包裹免稅政策,像Shein和Temu這兩個平台是最明顯的。」周江行說,雖然距離取消免稅還有一段時間,但已有不少貨代、貨運公司開始漲價。「4月3日,我已經收到了長期合作的三家貨代公司的漲價通知,從4日開始,漲價幅度在1-2.5元人民幣/公斤。另外,『雙清包稅』模式(由物流商負責出口國和目的國清關手續,並承擔運輸中的關稅及稅費)由於存在一定風險,所以之前價格比正常物流價格要便宜4-7元人民幣/公斤,但也是從昨天開始,價格已經超過正常範圍了。」

  產能和品質 他國難比中國

  對於成本的增加,他表示也只能無奈接受。「但是虧本的買賣誰都不會做。假設我賣100美金的貨就要收25美金的稅,那我也只能把稅金成本加到商品價格上去,讓美國消費者買單了。而且我相信,短期內,特別是日用生活品類的產品,中國製造還是美國消費者的最好選擇。越南、泰國、孟加拉等其他國家的產品,無論是產能還是品質和中國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第三國繞行」存「原產國」查稅風險

  在他看來,海外倉也會是接下來中國跨境電商經營者的應對辦法。「通過海外倉再發貨到消費者手中,這樣不僅效率更高、消費者體驗更好,也合理合規,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可以考慮在美國以外的海外倉備貨,再從第三國發至美國,這樣無論是倉儲費用還是關稅上都可能會有一定優惠。」不過,他也坦言,「第三國繞行」模式存在「原產國」檢查風險。「像我們現在熱銷的襪子,根據規定紡織類產品必須標注原產國,所以即使從第三國繞行,也存在被查稅的可能性。」

  海外倉經營者金英漢在美東、美西都有業務分布。他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這幾天來自中國商家的諮詢量明顯增加,而且決定速度都很快,有些客戶打了三四個電話溝通完畢就下單了。大家都在提前布局準備。」他透露,近期推出了與中國跨境電商合作的業務,幫助他們更好開拓美國市場。「除了一件代發送貨上門服務外,我們還新增加了分銷業務。很多中國跨境電商主要通過幾個大的平台對美銷售,而對美國本土線上、線下市場並不熟悉,我們就幫他們做這一部分的增量。商品都已經運到海外倉了,多賣出一件都是利潤。」

  美海關工作量及成本將大增

  對於即將執行的新政,不少跨境電商從業人員也對其持續性存疑。有經營者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以前不能順利清關的包裹會退回,並沒有被要求抽檢、交稅。每天從中國發至美國的包裹是巨量的,所以我不太相信美國海關能應對那麼多包裹的檢查。」周江行也表示:「我對這一政策執行的持續性表示懷疑。除非再出台『一刀切』政策,即每個小額包裹不管貨值大小全部收25美金關稅,否則美國海關就要去查驗每一個包裹的貨值,再計算是收貨值的30%還是25美金,工作量會大大增加。」

  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2024年的研究,取消關稅優惠後,美國海關需要增加大量工作,包括對包裹的分類、估價和處理條目,以及評估和徵收關稅,還要增加律師、進出口專家、審計師和IT人員等崗位。這會大幅增加美國海關成本,且這一成本遠高於加徵的關稅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