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達人感港條款限制多保障未夠全面 內地保費少限制少 港人熱買內地社保 讚已知病幾乎全包

●內地退休及醫療保障較香港全面,吸引愈來愈多港人北上購買內地醫保及社保。圖為廣東社保部門在香港工聯會開設的「跨境辦」服務網點。 資料圖片
●內地退休及醫療保障較香港全面,吸引愈來愈多港人北上購買內地醫保及社保。圖為廣東社保部門在香港工聯會開設的「跨境辦」服務網點。 資料圖片

●項明生早年在深圳置業,因此能辦理居住證以購買內地保險。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明 攝
●項明生早年在深圳置業,因此能辦理居住證以購買內地保險。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明 攝

●項明生成功購買深圳巿的保險,圖為其保險受理通知書。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明 攝
●項明生成功購買深圳巿的保險,圖為其保險受理通知書。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明 攝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三醫聯動」─醫療、醫保、醫藥協同改革創新。隨着內地醫療水平不斷提升,加上人口龐大,保險風險池是香港800倍,退休及醫療保障因此較香港全面,三醫聯動也吸引愈來愈多港人北上購買內地醫保及社保。旅遊達人兼YouTuber項明生是其中一員,這個決定緣於去年7月經歷視網膜脫落,乍然發現香港的醫保原來條款限制多、保障卻不全面,反觀內地保費少、限制少,例如已知疾病、三高等香港拒保的項目,內地幾乎全保,每月供款千元人民幣有找,日後在內地求醫有九成補貼,供滿十五年起每月獲2,000多元養老金,去年他已購買。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明

  曾在日資企業打工的項明生,以往因為公司提供全面的醫療福利,從未意識到有購買醫療保險的需要。早年離職當網紅後,他也一直沒買醫保,直至去年7月確診眼疾,不菲的醫療開支要一力承擔,方知醫療保險的重要性,但香港醫保卻有諸多限制,其中包括已知疾病不獲保障,「很多先進國家或城巿,以至內地都有政府提供的醫保,但香港沒有全民醫保,自願醫保也是商業機構提供的,但有很多條款限制,有粉絲提醒我如果曾視網膜脫落,香港的醫療保險就不再保障這個範疇。」

  換言之,日後他再發生與視網膜相關疾病,香港大多數的醫保不承保,要自費治病。偶然機會下,有粉絲提醒他內地的醫保是政府福利,有糖尿、三高等疾病,內地醫保一律受理。

  教路搭單內地親戚申居住證

  2020年起,內地社保已經開放予香港人申請,社保之下包括五項保險,除退休即養老保險外,亦包括醫保、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只要能提供內地居住證已符合資格申請。早有打算北上養老的項明生2000年已於深圳置業,居住證不成問題,即使在內地沒有置業的港人,他教路可以租住內地單位,「又例如你有親戚在內地居住,你就搭單去親戚那裏,也可以申請居住證。」

  他起初對內地社保所知不多,連申請步驟也一知半解,故直接到深圳相關部門查詢,先申請居住證,並按部就班申請,去年11月成功購買社保,「每月養老保險供款700元、醫療保險400元,養老保險只要供滿十五年便保終身領取退休金,日後每個月約有2,700元,當然不夠退休後花銷,但我日後可領取香港的強積金或購買香港特區政府的年金,內地退休金則屬於一個補充,用來飲茶食飯。而我最主要是購買醫保,這是最大的保障。」

  深圳買醫保後可應診當地三甲醫院

  他表示,在深圳購買醫保後,當地的三甲醫院也適用,而他有需要會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院求診,因兩間醫院也是以香港的制度運作,「我買的是保額最大的靈活就業職工醫保,最多可報銷九成醫療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