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統文化賦能 古老變時興 春天正是讀書天寫生彈琴亦合時

●幼兒園的孩子們用畫筆描繪春天美景。
●幼兒園的孩子們用畫筆描繪春天美景。

●「姜太公」扮演者在寧鄉市炭河古城景區垂釣。
●「姜太公」扮演者在寧鄉市炭河古城景區垂釣。

●小朋友在遊園會中體驗點茶。
●小朋友在遊園會中體驗點茶。

●老人裝扮成「姜太公」與小孩下棋。
●老人裝扮成「姜太公」與小孩下棋。

●朗讀社團學生在果園讀書。
●朗讀社團學生在果園讀書。

●化妝後的老人在古城吊橋上釣魚,為古城增添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化妝後的老人在古城吊橋上釣魚,為古城增添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古琴愛好者在古梨樹下彈奏古琴。
●古琴愛好者在古梨樹下彈奏古琴。

●小朋友在遊園會中體驗剪紙。
●小朋友在遊園會中體驗剪紙。

●小朋友在遊園會中體驗套圈。
●小朋友在遊園會中體驗套圈。

●烏英苗寨教學點開展「蘆笙文化進校園活動」。
●烏英苗寨教學點開展「蘆笙文化進校園活動」。

●小朋友在遊園會中體驗蹴鞠。
●小朋友在遊園會中體驗蹴鞠。

●青年效仿古人潑墨揮毫。
●青年效仿古人潑墨揮毫。

●小朋友在遊園會中體驗投壺。
●小朋友在遊園會中體驗投壺。

  古語有云: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充滿生機的季節,怡人的春日特別讓人想躍動起來,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人們都會找尋一些喜愛的活動投身其中。近年來,人們越來越熱愛透過各種方式走入古人世界,結合故事場景,在科技協助下穿越時空,回到過去感受氛圍。其中有些是自己製造的場景,讓人們在懷舊文娛活動中,在輕快的氛圍中探索傳統文化的吸引力與魅力,將傳統文化融入公共空間的活動層出不窮。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雨竹 綜合通訊社報道

  當代「姜太公」陪你釣魚

  「姜太公釣魚」的故事家喻戶曉,能夠在當代親眼見到「姜太公」,豈不是更有趣味性?湖南省寧鄉市炭河古城景區便將「姜太公」引進了園區,為古城增添了一道別樣的風景。上月底,這個景區首批成功應聘的近60名農民「姜太公」,為鄉村老年群體拓寬增收渠道的同時,也通過這種新穎的方式,增強景區體驗的趣味性和互動性。主辦單位面向社會招聘60周歲以上、身體健康且會釣魚的農民到垂釣區。「姜太公」們在景區進行了專門的崗前培訓後,走上各自的工作崗位。

  你會看到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姜太公」正邊看手機邊釣魚,彷彿歷史人物真的穿越到當代來體驗生活、嘗試習慣新興技術工具。湖面上,還有幾個「姜太公」坐在放有西瓜的竹桌旁,靜等魚上鈎,悠哉悠哉。「姜太公」們還會參與景區內的快閃活動及與遊人互動。只有一個「姜太公」當然不夠,一批「姜太公」總應該夠遊客們端詳了。小朋友們或許也會對這一人物產生興趣,而景區這些糅合了文化元素的設置,很有可能成為孩子們在「姜太公釣魚」上的啟蒙。大家還可以同「姜太公」在充滿東方韻味的空間下象棋。

  春日遊園會傳統遊戲復興

  古代小朋友玩些什麼遊戲呢?聽說過他們的射箭、蹴鞠,但沒玩過?現今的春日遊園會為大家設置了新的玩法。

  北京市平谷區山東莊鎮的春日遊園會令不少親子家庭放下手機、來到戶外,與古人的文化進行交流,靜聽慢時光流淌的聲音。小孩可在遊園會中體驗套圈、「射箭」、蹴鞠、剪紙等活動。

  小朋友還可以在家長的陪同下,為風箏上色,在春風中令顏料生出藝術和童真的花草。

  大家還可以體驗流行於春秋戰國時期至清末的投擲遊戲——投壺,鍛煉自己的觀察力與耐性。

  在一定距離外向地上的竹筒套圈,是不少小朋友喜歡的遊戲。或許這一項目也會啟發他們在回到家時,以其他道具模擬這一遊戲。

  春天正是讀書天,讓孩子到繁花綻放的野外寫生、看書、進行樂器訓練演奏挺有氣氛。當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雉城的櫻花綻放,幼兒園的孩子們便到花間用畫筆描繪春天美景,感受春日氣息。

  國際兒童讀書日那天,河北省遵化市地北頭鎮魯家峪的學校組織學生在果園讀書,孩子們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享受閱讀的樂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的烏英苗寨也通過非遺文化進校園開展「蘆笙文化進校園活動」。

  春花爛漫中古樂陶冶身心

  春花爛漫,人也變得特別愛浪漫,想為春花爛漫之意境增添氛圍?隨着民族文化自信的增強與傳播,不少人都選擇以傳統樂器陶冶情操,同時將撫慰人心的音樂帶給春天與路人。你看山東省新泰市青雲街道行宮村的梨花陸續開放,吸引當地古琴愛好者身穿漢服、前來賞花彈琴,在潔白梨花的淡香中感受春意。

  行宮村種植梨樹歷史悠久,還保留着52株樹齡超過百年且被列為新泰市古樹名木的古梨樹。樹下,人們迎風彈奏;樹上,梨花迎光散香,挺浪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