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視窗】被遺忘了的盛事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香港電台第五台台長鄧慧嫻曾派我到利舞台戲院後台訪問梅葆玖、葉少蘭、尚長榮等名角,這是我第一次接觸京劇名角和欣賞京戲,所以退休後一直希望尋找到與該次演出相關的資料,可惜十年以來,遍尋不獲,該次演出像是被人遺忘了。直至最近拜讀原新華社香港分社文體部部長韓力撰寫的《不倒的包龍圖——京劇裘派名家方榮翔在香港》一文,才得知該次演出是內地與香港戲曲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次空前盛會;而我也錯把方榮翔當作尚長榮。我首次欣賞尚長榮的演出應該是1992年他來香港演出《曹操與楊修》才對。
我所說的盛事發生在1988年6月10日開鑼,當年香港京鼎影業有限公司和華星娛樂有限公司聯合邀請山東省京劇團、北京戰友京劇團和一批京劇名家赴港舉辦大型匯演——《京劇薈萃耀香港》。總領隊是當時的文化部藝術局局長方杰和文化部對台辦主任關敬成,中國京劇院藝術顧問袁世海擔任藝術總指導,演職人員多達百餘人。匯演陣容強大,有方榮翔、葉少蘭、張學津、馬長禮、孫岳、劉長瑜、寇春華、宋小川、王芝泉等群星。演出劇目繁多,包括《鍘美案》《鍘判官》《包龍圖》《龍鳳閣》《遇后·龍袍》《趙氏孤兒》《清官冊》《將相和》《失空斬》等,行當齊全。
文章透露該次是有「活包公」美譽的名角方榮翔最後一次赴港演出。除擔任山東省京劇團藝術指導外,方榮翔還演出許多裘派代表作,如《鍘美案》《將相和》《失空斬》《姚期》《遇后·龍袍》《打鑾駕·鍘包勉·赤桑鎮》《鍘判官》等。
6月17日晚,方榮翔正在舞台上表演《打鑾駕》,突然心絞痛,全身無力,難以站立。但當時他強迫自己不能停下來,以驚人的毅力把演出堅持到中場。回到後台,方榮翔立刻癱倒在道具箱上。原來兩年前,方榮翔做了心臟搭橋手術,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年過花甲的他,除了繁重的演出任務,還要參加許多社交活動,接受記者採訪、給演員說戲、走場和排練等等,在十幾場戲下來,身體終於發出了警號。 ●文︰葉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