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中國精準出劍 讓美感到痛\馬浩亮

  針對特朗普的關稅戰,中國打出了一整套連環組合拳。從全面加徵34%關稅,到世貿框架起訴;從反傾銷立案調查,到暫停美企輸華資質;從不可靠實體清單,再到出口管制管控實體名單……空前的反制力度,充分凸顯了中國在維護國家利益和多邊貿易秩序方面的堅決立場和強大實力。

  這場攻防戰,不是簡單的「來而不往非禮也」,本質上是一場全球化保衛戰,是全球化與逆全球化、多極化與單邊主義、自由公平與強權霸凌的較量。而中國始終站在規則和道義的一邊,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中國反制組合拳,堪稱是規模威懾與精準打擊的結合。34%全面關稅以牙還牙、形成對等威懾,不可靠實體清單精準打擊特定領域企業,暫停高粱、禽肉企業輸華資質着眼畜牧業產業鏈,管制稀土出口,直插美國軍工心臟,形成了「點、線、面」相結合的立體打擊體系。同時,包括畜牧業在內的農業選民是特朗普的基本票倉之一。中國精準出劍,讓美國感到痛。

  這種對力度、節奏的權衡拿捏,兼顧原則性與靈活性,既確保了反制效果,又避免了陷入全面脫鈎的極化困境,在國際層面形成了具有影響力的反擊效應,進一步加劇了美國的孤立處境,令其淪為四面楚歌的孤家寡人。這也顯示出,在應對美國的蓄意打壓訛詐方面,中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擁有清晰的預判,形成了完備的預案和應急反應機制。而中國經濟的規模和韌性,則是實施反制的底氣所在。

  中國的反制,還具有法治化的鮮明特點。一系列措施,有法可依,有理有據,分別適用 《出口管制法》 《對外貿易法》 《國家安全法》 《反外國制裁法》 《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 《反傾銷條例》 《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條例》,並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內採取行動,國內法與國際法有序對接。

  面對形形色色的科技戰、關稅戰、貿易戰,面對層出不窮的脫鈎斷鏈、築牆挖溝、長臂管轄,中國善用法治武器,不斷完善「法律工具箱」,固化和維護自身的制度性權利,從而讓反制有理、有力、有利,並且也增強了中國經濟和營商環境的確定性,為跨國企業投資中國提供「定心丸」,為全球經濟提供「穩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