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加速品牌化發展 提升國際話語權

作為深耕雲南咖啡產業30餘年的領軍人物,普洱咖啡協會會長劉明輝指出,近期國際咖啡期貨價格暴漲,為中國咖啡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短期紅利,但也需警惕長期結構性風險,產業升級仍是核心命題,產業需在機遇與挑戰中尋找平衡點。劉明輝表示:「價格暴漲是機遇,更是警鐘。只有從種植端到消費端構建完整價值鏈,才能讓中國咖啡真正擺脫周期律,在全球市場掌握話語權。」
劉明輝分析,此輪價格上漲主要受益於全球供應鏈失衡,巴西、哥倫比亞等主產國因自然災害減產,疊加中國咖啡消費市場年均20%至25%的增速,形成「供不應求」的利好局面。
設期貨交易 對沖風險
受惠2024/2025產季普洱咖啡鮮果價格每公斤突破10元(人民幣,下同)的歷史高位,帶殼豆與咖啡米價格分別漲至每公斤44元和60元,咖農收入倍增,極大提振了種植端信心。儘管短期行情看好,但劉明輝提醒,目前需正視三大長期風險。
首先是國際價格波動傳導壓力,劉明輝表示,國際期貨市場受資本炒作影響劇烈波動,而雲南咖啡仍高度依賴出口定價權,一旦國際期貨價格回調,本土加工企業將面臨庫存貶值與成本倒掛(即成本大於收入)的雙重壓力。
其次要正視中國咖啡產業鏈附加值偏低的現狀。劉明輝指出,雖然普洱咖啡生豆精品率已提升至超過三成,但深加工與品牌化仍滯後。他說:「多數利潤被國際品牌賺走,本土企業仍困於原料供應商角色。」
最後是可持續生產挑戰,勞動力成本上升、極端氣候頻發及種植面積有限,可能制約產能擴張。他呼籲加強「咖旅融合」等創新模式,通過莊園經濟與文旅消費反哺種植端。
針對上述風險,劉明輝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推動「雙提升」行動計劃,通過標準化種植與加工技術升級,力爭3年內將精品率提高至50%以上;二是建立價格風險對沖機制,探索本土咖啡期貨交易試點,減少國際資本波動衝擊;三是加速品牌化與國際化,扶持本土企業打造高附加值產品,並借助「一帶一路」拓展新興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