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養/粵年育2萬AI人才 仍難滿足市場需求
近年來,廣東在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方面動作頻頻。數據顯示,目前全省已有27所本專科學校設立人工智能學院,83所本專科學校和21所中職院校開設人工智能相關專業,每年培養近2萬名AI人才。同時,2024年全省人工智能職稱參評人數突破1000人,同比增長78%,AI人才梯隊正逐步壯大。
迫切需創新思維工程化人才
但在產業界看來,人才缺口仍然巨大,尤其是面向應用端的工程師。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協會副秘書長鍾亮指出,廣東作為人工智能應用的前沿陣地,迫切需要培養更多兼具創新思維與實操能力的AI工程化人才。
廣州牛犢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楓指出,只有當高校、企業、投資機構、高端人才形成協同發展,AI產業才能真正落地。他認為,一方面,政府應加強高校與產業的聯動,支持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等高校與企業共建AI工程化人才聯合實驗室,讓學生在真實場景中接受訓練。同時,粵港澳大灣區可依託自身的開源生態,推動國產AI大模型本地化應用。
鈦動科技創始人李述昊認為,AI在應用端的潛力遠未被完全釋放。以外貿行業為例,廣州沉澱了大量場景和數據,這些都是AI訓練的重要資源。「數據就是財富,如果廣州能打造AI應用的示範園區,就能吸引更多國內外行業人才。」\大公報記者盧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