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喜有憂/上游成贏家 咖農收入翻倍

咖啡產業鏈可分為上、中、下三個環節。咖啡價格上漲浪潮,給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帶來哪些影響?上游的咖農笑了,中游的烘焙商有點緊張,下游的消費者選擇更多一點。
上游為咖啡豆供應,包括咖啡豆種植、初加工,以及生豆貿易;中游為咖啡豆精加工,包括烘焙、萃取等;下游為速溶咖啡、即飲咖啡、現磨咖啡等成品製作及銷售。
對於咖啡豆價格上升,普洱咖農李先華很是開心,他透露,上一個產季的種植收入有16萬多元(人民幣,下同),從現在來看,今年全部採摘結束後收入將達30萬元。
中下游憂成本增加 影響銷情
藍珀咖啡主要銷售精品生豆,精品焙炒豆各百噸左右,另有精品掛耳咖啡,精品凍乾咖啡,養生咖啡等產品。其董事長姚健龍指出:「目前根據市場情況,精品生豆漲50%以上,咖啡焙炒豆漲30%左右,這有一個傳導的過程,不能再漲了,不然消費者實現咖啡自由的願望又要耽誤了。」愛你咖啡經歷的情況也相若。其銷售人員說:「公司銷售價格已上調30%,客戶大多能接受10%至20%左右的價格上調,但也有一些客戶因為價高轉而去尋找更便宜的豆去了。」從上述可看出,一方面要面對原料的大幅漲價,另一邊下游消費市場又未必接受產品漲價,作為中游的精加工商家在本輪咖啡漲價中「最受傷」。
近期,日本AGF咖啡產品已全線漲價約15%至30%;內地品牌連鎖瑞幸、庫迪暫時仍堅守「9.9元」水平。但無論如何,咖啡漲價已直接影響消費者選擇。一天兩杯咖啡是顧女士的標配,她認為:「最重要的是堅守住品質,如果品質保持水準,甚至還有提高的話,一杯咖啡如果漲個2、3元是可以接受的。」但也有消費者直言,如果漲價太多,自己恐怕也會謹慎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