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牌手記/關稅升溫 港股短期續調整\沈金
港股過去一周只有四個交易天,恒指橫跨3月及4月,以本周最後交易日,周四收報22849點來看,較上周跌577點,是第四周下跌。四周共跌1382點,是一次較長時期調整的延續。
今年首三個月,港股表現不俗,升降頻律是月月上升。計1月升166點,2月升2716點,3月升178點,共升3060點。不過踏入4月即情況有變,一方面首季升勢已呈強弩之末,另方面又多了特朗普大加關稅的顛覆性影響,估計調整壓力會延長,顯然已連升三個月,回落一個月,也不是什麼大件事。
大家不妨從這個角度來推算港股回調的幅度,即三個月升了3060點,調整一半可跌1530點,即由3月底的23119點計,可見21589點;若調整三分一,則見22099點。上述兩個數字均較現時恒生指數22849點為低,故恒指整固的步伐可能還未完結。投資者需要有更大的耐性去觀察,等待大市整固的最終完成。
毋庸置疑,今次特朗普的「對等關稅」對全球貿易產生極其深遠和不利的影響,需要各國應對和加以反擊,面對此亂局,不確定因素太多,股市通常都是跌多升少的。
避險選電信公用股
從時序來講,大公司的業績公布已經全部完成,故有利於投資者研讀財報,對未來市況作出判斷,對新的投資作出部署。我個人的決定是:下周還以觀望為主。因為中國如何反制,也是大家要知道的命題。
從各個板塊看,首當其衝的是外貿、航運、貨運、物流等股。舉凡以出口美國為主的企業,面對困境會比較大,大家宜避開這一類目。至於不大受影響,首選電信股、能源股、公用股、汽車股。汽車股因輸美數量不多,這一市場不要也沒什麼大不了。
內險板塊方面,唯一擔心者是其投資組合,會否涉及以出口為主的外貿企業,若查悉不涉這些股份,內險板塊也可以在適當價位時買進。內銀股繼續是「壓艙石」,已持有者可收取股息,作中長線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