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令美國更孤立 香港識變求變開新局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全球貿易夥伴徵收所謂「對等關稅」,引起全球各國反對和擔憂,歐盟、加拿大等傳統盟友迅速表示將推出反制關稅。特朗普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以達到所謂「讓美國再次偉大」、霸權永固之目的。這種背離經濟規律、破壞自由貿易原則的行徑,損人不利己,勢必加速全球產業鏈「去美國化」。中國未雨綢繆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持續推動貿易關係多元化,加強區域合作,對沖關稅衝擊,成效日益彰顯。香港應進一步發揮內聯外通優勢,深化國際合作,識變求變應變,轉危為機、實現突破。

  特朗普的最新政策,「無差別」地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數十個其他國家和地區在10%基礎上加徵更高關稅。連同較早前已加徵的20%稅率,美國對中國的關稅稅率將升至54%,中國內地和香港寄往美國的小額包裹關稅豁免亦取消;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印度等國分別被徵收20%至40%的關稅,日韓、歐盟、加拿大等美國盟友亦不能倖免。

  貿易自由化、產業全球分工的國際經貿秩序,是二戰後由美國發起、主導,並經過數十年國際合作而成。近年,美國依賴金融霸權、科技霸權,壟斷全球產業鏈高端、謀取最大利益,卻導致製造業空心化,貿易逆差長期高企,已成為積重難返的結構性矛盾,並非靠加徵關稅就能解決。

  特朗普將複雜問題簡單化,更把國內矛盾向外部轉嫁,以不讓「外國佔美國便宜」為借口,利用關稅築起貿易壁壘,旨在達成其主張的「貿易平衡」和「製造業回流」目標,更回報其支持者、鞏固政治基本盤,但後果是破壞全球正常貿易往來,令環球經濟環境再添不明朗因素,最終推高美國通脹壓力、導致經濟衰退。 有經濟學家警告,「對等關稅」措施恐拖累美國乃至全球陷入經濟衰退。瑞銀(UBS)預測關稅倘全面實施,會推高美國通脹率至5%。《華盛頓郵報》評論稱,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是「一場政治賭博」。

  特朗普「對等關稅」政策不得人心,引發意大利、巴西、加拿大等國罵聲一片,紛紛表明將採取報復措施。面對美國關稅施壓,多國已加強區域合作應對挑戰。去年年底,歐盟與南方共同市場結束長達20餘年的馬拉松談判,達成自貿協定;近期,歐盟多國高級官員和貿易代表密集訪問中國,尋求加強對華務實合作;中日韓三國近日就加快自貿協定談判進行討論,共同推進區域及多邊合作。關稅壁壘只會令越來越多國家繞開美國市場,美國在全球貿易體系的孤立態勢日益加劇,國際影響力江河日下。

  近年,美國對華關稅戰壓力有增無減,中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大力開拓「一帶一路」新興市場,並堅持以創新驅動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速推進高質量發展,強化自身產業韌性與風險可控。如今,美國佔中國出口的比重持續下降,東盟、歐盟已成為中國第一、第二大貿易夥伴,美國已跌至第三位,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1%左右。中國應對關稅戰積累豐富經驗,「對等關稅」的衝擊雖大,但天塌不下來。劍橋大學中國發展研究崇華講席教授赫斯特表示,「美國的關稅將促使中國加強與歐洲、東南亞和非洲等地區的貿易。」

  儘管當前外圍環境充滿挑戰,但隨着國家推出一系列促消費、穩投資措施,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將為香港經濟帶來新動力。香港的每次崛起都是在世界變局中實現的,世界有變數、香港有「着數」,世界有變局、香港有新局。香港應做好「超級聯繫人」的角色,鞏固與歐美傳統市場合作,積極拓展全球南方、「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更好與國家發展戰略有機對接,在變局中尋機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