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安全網明年放寬 中產更受惠 肺癌晚期教師每年可減5萬藥費 重燃生命希望


癌症藥物本是病人的福音,但高昂的藥費對低收入甚至中產患者及其家庭都造成沉重負擔。為支援更多現時因較多每年可動用資源而未獲資助的病人,醫管局將於明年第一季優化藥物資助申請的經濟評估計算模式。其中,新申請人士只計算收入80%,持續申請者更只計算收入的60%,令患者可獲得更多支援。有患肺癌第四期的中產病人表示,每月藥費動輒數萬元,即使有穩定收入亦感到喘不過氣,認為在優化的計算模式下,除了減輕家庭負擔外,亦能重燃自己對生命的希望。●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
醫管局成立的撒瑪利亞基金專為符合特定臨床準則及通過經濟審查的有需要病人提供經濟援助,以應付一些治療過程中需要、但不屬公立醫院和診所標準收費提供的「自資購買醫療項目」或新科技的費用。
目前,撒瑪利亞基金的藥物資助申請的經濟評估計算模式為「每年可動用財務資源」,即納入計算的每月淨收入乘以12再乘以折扣(新申請人為100%,持續申請者為80%),再加納入計算的資產(扣除可扣減豁免額)的一半。
為加強支援入息相對較高的在職家庭,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潘綺紅昨日宣布,明年第一季將放寬「每年可動用財務資源」收入的計算方法,屆時新申請人只計算收入的80%,持續申請人只計算收入60%。
優化內容還包括擴闊基金累進計算表,降低現有病人的分擔額以提供更多資源。她表示,現時基金涵蓋約100種藥物,病人須符合特定適應症,經醫生轉介並通過經濟審查後,約10日內可獲資助。
醫療儀器同涵蓋
醫管局上月完成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檢討,新措施包括放寬安全網申請資格,讓更多危疾病人可獲自費藥械資助。東區醫院臨床腫瘤科部門主管宋崧表示,並非每名市民都有購買醫療保險,醫管局正是全港市民的安全網,亦是醫療保障。撒瑪利亞基金涵蓋的已不僅是藥物,亦包括醫療儀器,「基金優化後,可讓更多病人被納入安全網。」
曾女士去年12月確診第四期肺癌,癌細胞一度轉移至腦部、脊骨及淋巴等部位,經東區醫院醫生建議後採用標靶藥物阿來替尼作治療,雖效果最佳,但費用高昂,且需長期服用,對她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 。
任職教師的她月入約6萬元,除了需要負擔孩子的大學學費外,還要供樓,患癌後更要每月負擔5萬元藥費,雖在成功申請基金資助後藥費減半,仍所費不菲。
曾女士昨日向傳媒表示,標靶藥物有明顯的正面作用,短短3個月讓其癌指數下降,腦腫瘤亦從直徑接近2厘米縮小至半厘米,但藥物副作用令她感到易疲倦,工作能力有如逐漸被「癌魔」吞噬,現在仍處於停工階段。用盡一切方法延長壽命的她表示,欲陪伴子女成長卻又自覺是家中負累,甚至曾詢問主診醫生能否吃少一點藥以減輕經濟負擔。
在措施優化前,曾女士每年需自付藥費18萬元,政府資助額為42萬元,明年起措施優化後,若其財政狀況不變下成為持續申請人士,其每年所付藥費將減至13萬元。曾女士說:「很多時候社會福利無法照顧到中產階層,是次優化措施對我們這些中產家庭而言猶如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