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高校科研機構成海外人才聚寶盆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望賢 深圳報道)2022年底,顏寧辭去普林斯頓大學教職到深圳創立醫學科學院引發廣泛關注。目前她擔任深圳醫學科學院、深圳灣實驗室兩個機構的掌門人,她的到來不僅大大促進了深圳生物醫藥領域快速發展,還帶動了一批高精尖人才加盟,被稱為「顏寧效應」。近期,深圳醫學科學院、深圳灣實驗室又對外發布全球學術人才招聘公告,向海內外招募頂尖科研人才。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等高校亦成為海外高端人才的集聚地。根據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開發布的消息,學校已面向全球招聘引進了近700名國際知名優秀學者和研究人員,其中包括諾貝爾獎得主6名,各國院士近50名,國家級人才110餘名。目前引進的教師100%具有在國際一流高校執教或研究工作經驗,其中共有109人次入選2024年度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
南方科技大學教學科研系列教師90%以上具有海外工作經驗,60%以上具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學工作或學習的經歷,高層次人才佔教研系列50%以上。據悉,該校近兩年新引進人員原工作單位包括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大學、加州理工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法國遺傳與分子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