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觀點】無視全球化大勢 美關稅政策作繭自縛

涂國彬 永豐金融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
本欄一直傾向以環球宏觀多元資產配置的角度分析時局大勢,以至對於投資策略的調度,原因很簡單,因為全球市場環環相扣,是一個甚至多個巨大網絡的綜合體,不是單純抽離於各方的橫切面。
有了這一重認知,不難發現,何時對於年初至今出現的均值回歸,一方面指出對於落後者如港股及A股有支持;另一方面,要小心萬一美股大跌,全球風險資產的回報呈現正相關,建基於全球各地的投資組合多年的策略上,萬一真的存在沽壓或拆倉,剛開始追落後的亦難獨善其身。
誠然,觸發恒指追落後的,當然有年初橫空出世的人工智能企業DeepSeek令人眼前一亮,重估投資開發科技模式和估值;但另一邊廂,美股的下跌不獨是科技股問題,更是特朗普上場至今,以各種異乎尋常、近乎自毀長城的方式,企圖改變現有全球政經秩序的結果。
如此一來,美元資產不單美股,包括美債都無法倖免,在這場改變中關稅是武器,企圖打擊對手,但觀乎美國最新推出的連串關稅措施,未打倒各地對手,已先影響貿易夥伴或盟友,甚至美國本身的汽車工業供應鏈立時敗陣。如此嚴峻形勢,已不單單是科技股高估值的問題。
大蕭條餘悸猶存 美聯儲不敢或忘
回顧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的教訓,當然由很多原因所致,經濟學界公認的應是當年的貨幣供應沒有適時放寬,反而不合理地緊縮;再加上那個年代的一系列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令全球貿易減少,居民收入和消費隨之減少,才有後來更趨惡化的境況。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經濟學界一直以來對此探討極多,已有相當共識之下,如今的美聯儲貨幣政策每有危機便已先發制人,一早已經出動量寬超低息應對。
相比之下,真正關鍵在於,當年的全球貿易沒有今天的緊密,過去幾十年全球化進程不斷推進,換言之各地專業分工的程度及市場縱橫交錯的網絡既深且廣,如此一來,若一下子要扭轉,大家如何適應?
乏資本賬流入 難救財政黑洞
事實上,以如今相信無遺漏的清單中,甚至對一些人跡罕至無人居住的地方都開徵關稅,最終結果只能是天下無樂土,這並非過慮。如今各地政府、企業甚至個人都千方百計減低損失,但既然無處可避,最簡單直接的不過是少做美國生意而已。如此一來,叫大家如何對美元美債美股有信心?資本賬不能適時有資金流入,如何支付龐大債務的利息支出?單憑經常賬搞貿易赤字這些,豈能真正改善美國的財政黑洞?(權益披露:本人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人或本人之聯繫人或本人所管理基金並無持有文中所述個股。)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