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金榮:港商要加大力度開拓非美市場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蔡競文)對於美國宣布向幾乎所有貿易夥伴實施所謂的「對等關稅」,廠商會會長盧金榮昨回應企業應對之策,他認為需大力推進供應鏈強化及多元化策略,包括深化與傳統市場的合作,加大力度開拓非美市場,包括積極拓展內地消費市場及其他「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新興市場;同時,特區政府及商會方面可鼓勵企業透過加大研發、技術創新、品牌發展及綠色轉型方面的投入以增強市場競爭力,助力業界在變局中尋機突圍。
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受衝擊
就美國包括向所有中國貨品額外徵收34%關稅,並取消來自內地和香港小額包裹的關稅豁免,盧金榮表示,廠商會對此表示強烈反對。他批評美國此舉是罔顧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不但損害國際貿易秩序,更嚴重衝擊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廠商會全力支持國家採取必要的反制措施以及支持特區政府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申訴,以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盧金榮又指,美國肆意利用關稅築起貿易壁壘,藉「對等」之名行壓迫之實,試圖迫使其他國家讓步,以解決自身內部複雜的經濟與社會問題,這做法完全背離自由貿易原則,「對等關稅所引發的漣漪效應,不僅將進一步壓抑全球貿易活動,加劇經濟波動,最終還會推高美國自身通脹壓力,結果是損人不利己,充分暴露其極端自利的本質。」
內地促消費穩投資提供機遇
鑑於新一輪關稅政策涵蓋範圍廣泛,且未來發展充滿不確定性,他表示,廠商會將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並加緊評估該措施對會員企業所造成的實質影響,適時向有關當局反映業界訴求與建議。廠商會強調,儘管當前外圍環境充滿挑戰,但隨着國家推出一系列促消費、穩投資措施,以及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將會為香港經濟帶來新動力。
普徠仕首席新興市場宏觀策略師Chris Kushlis昨日亦指,特朗普的所謂「對等關稅」力度超出市場預期。這些關稅的計算方式並不透明,因為當中包含非關稅壁壘及「匯率操縱」等因素,而這些因素將如何影響最終的關稅數字仍不明朗。他指,亞洲地區對美國出口佔區內出口總額的比重為15%;若關稅真的提高20-35%,將對今年的經濟增長構成重大阻力,對外貿依賴程度越大的經濟體將受到更明顯的影響。另外,鑒於許多亞洲經濟體的出口附加值中,有較高的比重最終流向美國,全球關稅的廣泛實施或會阻礙貿易轉向的效果。
亞洲各國料推積極財政措施
對於後續發展,Chris Kushlis指,市場現靜待各國尤其是亞洲國家的回應。雖然各方對談判持開放態度,但除降低或取消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外,亞洲國家能採取何種其他措施、以顯著降低其面臨的關稅仍是未知之數。採取反制關稅和貨幣貶值等措施,可能引發美國進一步加徵關稅,令區內各國的政策決策者的處境更加複雜。各國更有可能將重點放在支持國內經濟,政策更靈活的國家或會推出貨幣和財政刺激措施,以抵消關稅對增長帶來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