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市民認同港應深化國際交往合作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子龍)民意觀察研究中心早前就市民對全國兩會及香港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的意見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近六成市民認同在香港學習全國兩會精神的重要性,六成六市民認同香港應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調查結果反映香港市民普遍認同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傳統優勢,可以擔當內地企業走出去和把海外企業引進來的「內聯外通」角色,以及認同維護社會祥和穩定和國家安全對香港開展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民意觀察研究中心於3月14日至30日間,透過音頻電話隨機抽樣成功訪問了1,015名18歲或以上香港市民,了解市民對全國兩會的取態及對香港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的看法。數據按政府統計處2024年第四季性別、年齡人口及最高教育程度分布作多變項反覆加權處理。
近六成同意了解兩會精神重要
今年全國兩會深入討論並審議通過了政府工作報告和其他各項重要報告,為國家發展指明方向。連日來,社會各界舉辦了各類型宣講會,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調查結果顯示,有58.8%受訪市民表示了解全國兩會精神對於把握香港未來的發展方向「非常重要」及「幾重要」,反映香港市民普遍認同在香港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的重要性。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香港要「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的戰略定位。調查結果顯示,有66.7%受訪市民對此表示支持,反映香港市民普遍認同香港應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施政方針。
調查結果又顯示,有59.1%受訪市民傾向認同香港可以發揮「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在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發揮更大作用。對香港在深化國際交往合作中可以發揮的關鍵優勢,最多市民首選「金融系統穩健與資本自由流動」(24.4%),其他依次是認同香港「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中央政府的支持」、「與國際接軌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市場化和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有18.9%受訪市民選擇「以上優勢都是」,反映香港市民普遍認同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傳統優勢,可以擔當內地企業走出去和把海外企業引進來的內聯外通角色。調查結果也反映了香港市民認同維護社會祥和穩定和國家安全對香港開展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按受訪市民年齡組別進行交叉分析,18歲至29歲和30歲至39歲受訪青年在認同「金融系統穩健與資本自由流動」為首選優勢的前提下,較其他年齡組別更重視香港的「與國際接軌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反映香港青年重視香港國際化的金融、商業和法律等專業服務在國家對外開放中發揮的角色。相比之下,60歲或以上長者較重視香港有效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
近半數認同重點拓東南亞中東
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出,除了擴展歐美市場外,香港將重點布局東南亞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透過增設商貿辦事處、開展投資協定談判、增加「一帶一路獎學金」名額等方法擴闊全球經貿網絡。調查結果顯示,分別有25.9%和22.9%受訪市民認同應優先考慮以東盟為代表的東南亞國家和以沙特、阿聯酋、埃及等為代表的中東北非國家,反映香港市民認同特區政府目前重點拓展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國家的施政方向。
按年齡組別進行交叉分析,最多18歲至29歲(37.4%)及30歲至39歲(33.5%)受訪青年認同優先發展「中東、北非」市場,相比之下,40歲至49歲或以上年齡組別市民較重視發展東南亞市場。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有55.2%受訪市民對此表示「傾向支持」。因應如何提升創新能力,有63.1%受訪市民認同香港工商界應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方面發揮更大作用。整體結果反映,市民普遍認同香港社會各界應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切入點,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