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AI生態圈對香港的啟示
湛家揚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副教授
中國科技界今年以來的多項創新成果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以DeepSeek和宇樹科技為代表的初創公司,分別以突破性的技術和令人驚嘆的表演,加上遊戲科學、強腦科技、群核科技及雲深處科技,杭州六大知名初創企業被稱為「六小龍」,成為杭州創新力量的象徵,向全球展示了杭州作為科技創新高地的實力。但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遠不止於此。在全球AI領域的競爭中,中國正迅速推進大型語言模型(LLM)的發展,力求成為全球的領導者。智譜、MiniMax、百川智能、月之暗面、階躍星辰與零一萬物被業內稱為「大模型六小虎」,展現了中國LLM生態圈的多樣性與創新。
杭州成人工智能的沃土
中國的LLM生態系統結合學術根基與商業創新,成為技術突破的引擎。其中,智譜領導開源模型技術進步,為開發者開創更多可能;月之暗面在多語言任務中突破了技術界限;百川智能專注於為中小型企業提供解決方案;而階躍星辰則專注於醫療和物流領域的技術支持;零一萬物目標雙語模型的卓越性,爭取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而MiniMax擴展多模態應用,重新定義人工智能的邊界。
隨着「六小龍」和「六小虎」的出圈,杭州憑藉其基礎設施、政策支持和技術應用場景,已成為中國人工智能創新基地。依靠阿里巴巴的雲計算與電子商務技術,杭州提供了世界級的創新支持。政府提供補貼及稅收優惠政策吸引初創企業,浙江大學等高等院校則強化了技術人才的培養。杭州在金融科技與物流領域的應用場景為技術快速測試與應用創造了絕佳條件。雖然「大模型六小虎」主要來自北京和上海,但杭州的投資者已經把資金投入到這些新興的科技巨頭中。
在杭州的成功面前,大家都會思考:香港如何利用其優勢構建自己的AI生態圈?
在AI引領全球變革的時代,香港以其獨特的法律框架、國際地位及金融專長,擁有成為全球AI樞紐的巨大潛力。然而,日益激烈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制裁」,為這一目標帶來諸多挑戰。面對這些複雜的局勢,香港需要採取平衡創新與安全性、推進技術發展與國際合作的綜合策略,來實現成為世界級AI中心的願景。
首先,香港應充分發揮其在法律和監管領域的專業優勢。法律與合規性是AI發展的重要基石,尤其在金融及法律等對數據保護要求極高的領域中,香港可以通過構建主權AI的框架,確保數據的安全與合規性。同時,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高度專業的法律體系,這使其具備吸引全球企業的競爭力,成為中立且可信賴的AI開發平台。
其次,教育和人才的培養是推動AI創新的核心驅動力。香港的高校,如香港科技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提供一流的教育和研究資源,並吸引了來自全球的頂尖學者和研究人才。這些教育機構可以為AI生態圈培養人才,進一步強化香港在技術領域的競爭力。此外,通過政府資助和創業補貼,吸引更多國際人才和初創企業,也有助於營造充滿活力的創新氛圍。
再者,基礎設施的建設是香港成為AI樞紐的重要支柱。隨着數碼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啟用,香港在高性能計算(HPC)方面具備了支持本地初創企業的能力,減少對國際雲服務的依賴,降低數據外流的風險。進一步擴大這些設施的規模,不僅能為新興企業提供成本效益更高的資源,也能強化香港的技術抗壓能力。
以AI進行監管合規分析
在行業應用方面,香港應聚焦其傳統優勢領域以推動AI技術落地。例如,在金融業,AI可以用於即時監管合規分析、欺詐檢測及算法交易;在法律領域,雙語AI工具可加速合同審查及爭議解決;在醫療方面,開發粵語專屬AI技術以改善患者分流及健康護理;物流行業則能利用多語言AI技術優化港口運營與供應鏈管理。這些行業專屬應用不僅可以促進技術進步,也能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全球貿易和金融樞紐的地位。
面對地緣政治壓力,香港需要構建抗「制裁」韌性。通過投資自給自足的技術,諸如國產半導體生產及本地化AI軟件開發,香港可以降低對外部資源的依賴。同時,與其他未受「制裁」影響的地區建立合作,拓展創新網絡並分散資源風險。此外,香港還可以發揮其作為「數據橋樑」的角色,安全地促進內地與全球市場的數據交換,從而強化跨境合作。
最後,香港需要積極推動國際合作以及公共與私營部門的協作。特區政府可以通過補貼、稅務優惠及支持性政策,吸引更多初創企業和國際公司落地香港。同時,學術機構與企業之間的緊密合作,則有助於加速商業化進程,並實現技術突破。
總而言之,香港擁有成為全球AI樞紐的潛力,其成功的關鍵在於平衡創新、地緣政治挑戰及技術商業化之間的需求。通過構建安全、協作且具有行業專屬性的AI生態系統,香港不僅能應對挑戰,更能在人工智能時代中引領全球創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