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界冀穩定累積戲迷及建立聚腳點 盼放寬租場條件增劇院 新光租黃埔「續命」 劇團訂場待改善







在香港,屹立北角逾半個世紀的粵劇殿堂新光戲院上月熄燈後,新光戲院大劇場主席李居明昨日宣布,已成功租賃黃埔天地近5萬平方呎戲院用地,延續新光的傳奇。有粵劇劇團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直言,私人場地始終受制於租期,劇團難以穩定地累積戲迷及建立聚腳點,惟特區政府場地的租場限制多,例如西九文化區的戲曲中心租金高昂,檔期要提早約一年預約;康文署文娛中心或大會堂訂場,除了要求付得起租金,劇團還必須具備規模和經驗。早前,不少劇團就因為無場可租而選擇北上表演。有業界人士認為,這與香港發展為中西文化交流中心的願景相悖,建議特區政府增加劇院數量、放寬政府場地申請要求,以及投入更多資源推廣粵劇、培養年輕一代接班人。●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 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興偉
和記地產代理昨日公布,李居明已成功承租黃埔天地近5萬平方呎、即將於本月10日結業的嘉禾黃埔戲院用地,重新打造「新光黃埔」電影娛樂文化新地標。第一步計劃已成功落實,將於開幕時公布一系列活化電影及表現文化的部署,開展延續新光這個品牌的具體計劃。據解,「新光黃埔」將於今年6月正式開幕。
「新光黃埔」6月正式開幕
和記地產代理指,嘉禾黃埔現共有4間極具水平的戲院,各有300座位,4院聯演可提供1,200座位,為九龍區電影龍頭戲院之一。李居明表示看好黃埔區人傑地靈,風水極佳,故決定將新光文化精神在上址延續,並支持香港的本土文化經濟,吸引更多人參與文化的傳承。
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直擊在北角新光謝幕後,多個香港粵劇劇團到處撲場地的情況,日興粵劇是較幸運的一員,他們早前成功在沙田大會堂進行一場粵劇表演,記者到後台觀察演出者及相關工作人員準備、排練等工作。
統籌該場演出的日興粵劇推廣工作室及日興粵劇團創會主席何日明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北角新光戲院熄燈後,該劇團及其他同行都為找場地演出發愁,如今新光戲院即將在黃埔重開,何日明表示得知消息之後非常開心,「有人(李居明)願意投入大量資源重建新光戲院,對業界來說是好事,短期內能解決大家場地難的問題。」
他說,新光黃埔面積近5萬平方呎,比之前規模更大,總體座位數亦比以前增加,加上黃埔地區配套完善,有地鐵、商場和飲食設施,預計屆時若舉辦演出會吸引更多觀眾。新址租金即使上漲,相信也不會太貴,他正準備預訂黃埔的檔期。
中小劇團難負擔戲曲中心租金
新光戲院對於粵劇表演十分重要,原因是香港缺乏專供粵劇演出的場地。何日明解釋,西九戲曲中心雖然也是專門的場地,音響、舞台也為粵劇表演度身訂做,但檔期太難爭,一般需要提前一年以上申請場地,「西九戲曲中心明年全年的表演場次都已經被人訂完,可見競爭很激烈。」香港粵劇曲藝協會主席周潔冰補充,西九戲曲中心的租金高昂,中小企劇團難以負擔。
其他政府場地也有提前申請的規定,「因為這些場地都不是只提供給粵劇表演,舉例今次演出的沙田大會堂,除了粵劇團,整個沙田區還有很多機構及學校,都會申請使用場地以進行不同活動,過往沙田大會堂每月會收到二三百份場地申請,但一個月只得30天,所以每一場的申請都競爭激烈。」
政府場地也有不少條件限制,「政府批出場地會按照申請團體性質排列優次,例如合作夥伴、半官方機構、慈善機構等排序較前,一般個人或簡單註冊的藝團申請場地就比較困難。」何日明說,大型劇場審批更加嚴格,除了要考量節目品質,還會關注申請團體過往的演出經驗、觀眾入場率,「若節目普通、入座率不高,獲批機會較低,只能選擇向小型劇場或社區會堂申請演出。」但這些場地因為不是專供粵劇表演,所以未必有音響供現場奏樂,有時只能播放錄音帶伴奏。
租私人場地僅權宜之計
何日明坦言,黃埔新光屬私人場地,是業界「吊命」的權宜之計,不排除日後亦會因為市道好轉,轉租予其他商業機構,粵劇迷又要搬聚腳點。
他強調,香港銳意發展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但香港最地道的藝術演出—粵劇卻缺乏長遠發展的全盤計劃,而官方場地才是孕育粵劇文化的肥沃土壤,希望特區政府增加相關場地,尤其在新界等區域,「大埔、元朗、上水至馬鞍山一帶的劇場可以話少之又少,沙田區亦都可以增加一兩個劇場。」同時,他希望可以放寬場地的申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