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員讚履職指引增議會透明度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子龍)《區議員履職監察制度指引》於去年1月1日起實施,對今屆區議員提出多項新要求。多位區議員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在引入履職監察機制後,提升了議會透明度,有效推動議員服務效率,對區議員提出更高的工作要求,對地區工作帶來實質改善。

  該指引要求區議員遵守多項要求,包括要每年向區議會主席提交工作報告,闡述該年度的工作重點;區議員每年在區議會大會或轄下委員會/工作小組會議的出席率均不得低於80%;在上任的3個月內成立最少一個地區辦事處;除獲區議會主席同意外,辦事處的辦公時間每周不得少於40小時(當中至少4小時在平日夜晚、周末和公眾假期),以及最少參與區議會轄下三個委員會/工作小組或其總數的半數或以上,以較少者為準;參與區議會每周舉行一次的會見市民計劃;離開香港要申報等。

  所有區議員出席率達標

  油尖旺區議員葉傲冬表示,今屆所有區議員均達標完成3個月內開設辦事處要求,會議出席率亦全數符合規定。他觀察到,今屆區議員對議會工作的態度明顯更認真,「過去曾有個別議員打卡後即離場,如今這類情況已絕跡。」

  他認為,要求議員提交工作報告,供公眾查閱等機制,可消除公眾對「掛名議員」的疑慮,同時促使議員自我監督,「制度公開透明,無人能抱僥倖心態。」

  葉傲冬對今屆區議會的效率提升感受尤深:由民政事務專員擔任區議會主席,可確保行政主導,在處理地區事務前期梳理問題並鋪墊協調。他以地區工程為例,政府透過議員反映的民意快速調整方案,省卻冗長的討論,「節省一兩個會期,等同縮短兩至四個月流程。」

  東區區議員何秀賢表示,自己特別重視政策透明度,公開資訊能讓市民更清晰理解政府和區議會工作,並通過反饋機制形成良性互動。「市民看到區議會的成果或不足,都可以提出意見,這正是改進的動力。」

  她表示,現時區議員均為一心為市民服務的愛國者,相互合作亦增多,以東區為例,區議員合作無間,「大家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做好社區事務。」例如在籌備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活動時,各政團議員主動聯合策劃,以至邀請非華裔議員參與學校宣講,突破語言和文化隔閡,共同向學生傳遞國安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