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區區議員冀做好交通配套利吸客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明)對於特區政府邀請發展商提交意向書,以「片區開發」模式發展大嶼山、南丫島及流浮山三地旅遊項目,獲多名當區區議員支持,但他們均認為現時交通等配套不足,要做好有關配套才能吸引巿民及旅客到當地旅遊,有區議員更提議除發展商外,應同時引入當地居民的參與,如設立墟巿等,以發展地區經濟。
其中的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項目,在貝澳、長沙至石壁一帶發展各種康樂及生態旅遊設施,工聯會離島區議員劉展鵬對香港文匯報表示,特區政府在區議會上透露有關項目預期假日時帶來額外6,000至8,000人流,但目前南大嶼只有單一的道路,難以負荷,據了解項目包括在該處建設碼頭,以吸引遊人循水路到達,期望再做好有關交通配套,以免影響項目的成效。
鼓勵當地居民參與
政府將項目交由發展商開發,可引入巿場力量,劉展鵬表示乃屬好事,但認為亦要發展地區經濟,引入當地居民參與,「大澳、梅窩、貝澳本身都是旅客喜歡去感受本土文化和地區小型經濟,所以除財團發展主題項目如大型飛索、水上活動等之外,亦可以有當地的巿集或墟巿,有混合式的發展。」
另一項目則是發展前南丫島石礦場用地,民建聯離島區議員劉舜婷對香港文匯報表示,其實特區政府早在十多年前已提出有關構思,至去年施政報告才重啟計劃。
她亦指出需要做好交通等各類配套,石礦場要興建碼頭和提供渡輪服務,此外要有醫療救護、消防等配套。她相信前石礦場的發展有一定吸引力,可以有很多發展方案,「如果沒有吸引性,政府也不會重啟計劃,相信有意開發的發展商會做好設計,以吸引遊人,帶動多些人到南丫島。」
至於流浮山尖鼻咀和白泥的項目,地點偏遠,元朗區議會主席梁志祥對香港文匯報表示,現時最大問題亦是交通,「當地出入只靠鄉村道路,交通未得,車多便會擠塞,經常在上午從天水圍前往流浮山出現長長的車龍,所以首要是打通交通,流浮山需要有較寬闊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