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森 陳善之盼觀眾以新視角解讀經典 喜劇電影笑中見港流行文化底色

高志森:「華人社會需要喜劇。91年《豪門夜宴》再難復現。無厘頭其實好有厘頭。」
高志森:「華人社會需要喜劇。91年《豪門夜宴》再難復現。無厘頭其實好有厘頭。」

陳善之:「喜劇的內核是悲劇。諸惡莫作,心存善念。香港喜劇夠膽,天馬行空。希望觀眾得到心靈寧靜。」
陳善之:「喜劇的內核是悲劇。諸惡莫作,心存善念。香港喜劇夠膽,天馬行空。希望觀眾得到心靈寧靜。」

●《豪門夜宴》(1959)劇照    影聯提供
●《豪門夜宴》(1959)劇照 影聯提供

●《豪門夜宴》(1991)劇照
●《豪門夜宴》(1991)劇照

●《92黑玫瑰對黑玫瑰》劇照
●《92黑玫瑰對黑玫瑰》劇照

●《黑玫瑰》(1965) 劇照
●《黑玫瑰》(1965) 劇照

●《92黑玫瑰對黑玫瑰》劇照
●《92黑玫瑰對黑玫瑰》劇照

●《大內密探零零發》劇照
●《大內密探零零發》劇照

●《家有喜事》劇照
●《家有喜事》劇照

ImagineLand 2025:星空電影院
ImagineLand 2025:星空電影院

香港電影資料館「囍戲連場——香港喜劇電影」放映劇目
香港電影資料館「囍戲連場——香港喜劇電影」放映劇目

  低谷時,歡笑可以衝破陰霾;挫折時,朗笑可以戰勝沮喪;團圓時,大笑可以凝聚人心。當笑聲穿越時代,喜劇便成為流金歲月中最靈動的註腳。「香港流行文化節2025」以「喜尚+喜」為主題,發掘笑匠瑰寶,尋找音樂、影像和文字等不同元素中的爆笑因子,讓大眾在喜樂中感受到流行文化的傳承、流轉、融和與突破。打響頭炮的開幕節目「光影共鳴×《豪門夜宴》(1991)」,將於4月4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放映節目《豪門夜宴》(1991)導演高志森和《92黑玫瑰對黑玫瑰》電影策劃陳善之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分別回溯片場即興創作的火花,剖析港式幽默的深層原理——從英式基因到市井煙火,從荒誕敘事到人性洞察,喜劇的歡鬧之下,始終躍動着對本土文化的堅守與創新。當經典畫面再臨銀幕,觀眾將在笑聲中觸摸香港電影的精神命脈,於光影交錯間喚醒喜劇瑰寶。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小凡

  《豪門夜宴》因賑災而生 港影人為內地籌款齊心出力

  為賑濟1991年華東水災,香港在十天內構思和拍攝了一部「香港演藝界忘我大電影」,當時香港大部分知名藝人都在本片中出現,可以說是「全明星」出演。這部電影便是1991年的《豪門夜宴》。

  導演高志森表示,演員不計片酬,而劇組遵循「日薪照出」原則,全額支付茶水雜工、司機等臨時工作人員的費用後,最終僅花費70萬港幣便完成拍攝。高志森表示,這一切讓他感受到香港電影界的齊心,「大家願意為一個題目貢獻力量,那種血濃於水的感情特別單純,不為賺錢而拍電影,這種樸素的家國情懷,今時今日很難再見」。

  「當時一部電影動輒幾百萬成本,我們卻用70萬拍出了經典。」高志森掰着手指細數當年細節,「邵氏片廠無償提供場景,服裝師無限量供應戲服,編劇蔡婷婷是我公司的員工,我支付她劇本費用,黃炳耀負責統籌劇本方向,四位導演分工拍攝,最終通過剪輯統一風格。」

  高志森指出,1991年拍攝的《豪門夜宴》繼承了1959年經典電影《豪門夜宴》的核心框架,但進行了現代化改編。這種「基於經典再創作」的模式,既保證了影片質量,又降低了創作難度。選擇以喜劇呈現,則是因為在歡笑中最能凝聚人心。

  香港喜劇繼承英式幽默

  談及香港喜劇特色,高志森分析,由於英治時期的文化融合,香港喜劇受英式幽默影響深遠,他遂將香港喜劇總結為三大特色:自嘲的文化基因,對狂想場景的偏愛,以及用低成本製造高效笑點的智慧。對於以周星馳為代表的「無厘頭喜劇」,高志森則表示「無厘頭其實好有厘頭」,正是因為精妙地把握了觀眾的心理,才會惹人捧腹大笑。

  高志森以《豪門夜宴》中的夢想夜宴場景為例,講解團隊如何即興創作:「相比一部分在拍攝前就確定檔期的演員,更多的是當天才臨時趕到片場,我們接到電話,便立刻根據其形象設計角色,服裝師現場搭配戲服。比如讓李嘉欣扮演女傭,隨手給她套個工人服;譚詠麟扮演中東富豪;梅艷芳路過片場,我們就讓她本色演出借廁所橋段,這種臨場發揮反而成就了經典片段。」

  劉德華和毛舜筠兩人到片場時整套戲加上配音都已經結束,於是高志森便在電影開頭加了一段「引言」,由劉德華和毛舜筠出鏡。「都是沒辦法中的辦法,嘿!解決問題。」高志森說。

  在新生代中播電影火種

  對比當下與過去,高志森感慨:「九十年代電影界同心協力的氛圍,如今已難重現。行業寒冬、開工機會減少,加之社會意識形態分歧加劇,使得集體創作項目難以推進。」他直言不諱地批評:「香港人善於收割短期利益,卻不擅長總結傳承經驗。例如成龍、洪金寶的武術班底各有特色,卻無人系統整理。」他展示着手中即將要去講電影課的教案:「我教學生喜劇與創意,把生活感應、視覺效果、蒙太奇手法系統化,業界好少有人做這些事。」他更指出:「連武指行當都斷代了!袁和平能教好萊塢拍動作戲,但香港誰來繼承?」

  儘管對行業現狀憂慮,高志森仍積極投身教育。他在香港浸會大學教授喜劇課程,並受國家藝術基金支持培養編劇人才,「我要求學生通過實踐掌握喜劇創作規律。」他欣慰地表示,許多畢業生已進入行業並活躍於創作一線。近期,他剛完成特區政府投資拍攝的《嶺南功夫少年》,計劃於明年上映。

  「這部戲最動人處,是背後那份精氣神。」高志森說,《豪門夜宴》的成功,源於香港人『集中精神解決問題』的特質。儘管時代變遷,這種拚搏與創新的精神仍需傳承。他表示,影片即使拍攝時間緊迫,成片效果卻不輸大製作,正是香港電影人精氣神的體現。《豪門夜宴》作為「香港流行文化節2025」的開幕電影,希望帶給觀眾歡樂的同時,也重溫到香港的團結和凝聚力。

  《92黑玫瑰對黑玫瑰》在荒誕與溫情間找平衡

  談及電影《92黑玫瑰對黑玫瑰》的創作初衷時,陳善之表示團隊對主題的選定經過反覆推敲。「我很喜歡1965年版《黑玫瑰》的主演陳寶珠,『黑玫瑰』這個感覺很好,放到現代語境下,黑玫瑰既能用法文名『92 Legendary La Rose Noire』增添復古感,又能貼合當下的審美,這種矛盾與融合恰恰契合了故事的核心。」陳善之表示,影片主要看點是通過人性議題實現跨時代共鳴。「邵美琪飾演的女作家遭遇婚姻背叛卻從未放棄自我救贖,毛舜筠看似市儈卻對朋友不離不棄,梁家輝演繹的警察在懷舊與現實間掙扎——這些角色本質是超越時代的,他們面臨的生存困境與情感抉擇,至今依然存在於每個人心中。」

  黑色幽默折射現實問題

  陳善之特別提到一場充滿黑色幽默的戲:毛舜筠與邵美琪目睹兇案後,前者因恐懼瘋狂擦拭手指,最終卻用浴巾清洗廁所。「這種荒誕行為背後,是人在極端壓力下的真實反應。」他進一步剖析,「馮寶寶與黃韻詩因爭奪師兄反目,卻因修煉《玫瑰心經》走火入魔,最終相互依存。」這種愛恨糾纏的師姐妹情,恰似現代社會人際關係的縮影:人們在矛盾中尋求聯結,在衝突裏尋找慰藉。

  陳善之明確認同「喜劇內核是悲劇」的觀點,「人生本就是悲喜交織,喜劇讓觀眾輕鬆入場,卻悄然埋下思考的種子。」他舉例道,「觀眾可以單純享受荒誕情節帶來的歡笑,但有感者或會從角色命運中窺見自身困境——比如梁家輝飾演警察對弱者邵美琪的凝視與憐愛,既是對社會階層的無聲批判,也是對人性複雜的深刻洞察。」也正因此,他感慨道:「喜劇是最難拍的電影。」

  談及影片的視覺設計,陳善之難掩自豪及再次感謝劉鎮偉導演的信任,「劉鎮偉導演是天馬行空的創作者,而我負責將他的狂想落地為具像畫面。」他透露,片中紫色、暗綠與粉藍的色調運用,既是對粵語片美學的致敬,也是角色心境的外化。「紫色象徵神秘與扭曲,暗綠隱喻生命的壓抑,粉藍則是我小時候的房間色彩,寄託着對純真年代的追憶。」造型設計上,他汲取粵語片經典元素,結合現代審美,打造出既復古又先鋒的視覺風格,「觀眾記住角色造型,正是對這份用心最好的回應。」

  香港需重新審視本土文化

  談及香港喜劇現狀,陳善之既肯定年輕創作者的銳氣,也指出香港影壇由一枝獨秀到開放後的創新,香港電影始終在時代浪潮中尋求突破。「九十年代是百花齊放的黃金期,但每個時代都有其獨特性。」他認為,當下創作者面臨的市場挑戰,恰是重新審視本土文化的契機,「若能精準捕捉香港特有的市井煙火與人文溫度,即便在全球化語境下,依然能創造出打動人心的作品。」

  對於《黑玫瑰》重映,陳善之寄望觀眾以新視角解讀經典:「歷史不是過時的包袱,而是流動的活水。那些看似『不合時宜』的節奏,恰是時代精神的沉淀。」他呼籲年輕觀眾走進影院,「不僅為懷舊,更要在荒誕與溫情間,尋找屬於自己的生命答案。」

  訪談尾聲,陳善之借用佛家偈語總結創作心路:「諸惡莫作、心存善念,守護初心、繼續加油!」這句話既是對自己的箴言,亦是對香港新一代電影人的期盼——在光怪陸離的故事中,始終葆有對人性本善的信念,或許正是香港喜劇綿延半世紀的生命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