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局:粵港研中華白海豚保護區展開深化合作

●「西部水域尋『保』記」展覽,向抵港旅客展示香港在海洋保育方面的工作,以及香港海域生物的多樣性。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西部水域尋『保』記」展覽,向抵港旅客展示香港在海洋保育方面的工作,以及香港海域生物的多樣性。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茗)西部水域尋「保」記展覽昨日起於香港國際機場一號客運大樓舉行,展期至6月8日,向抵港旅客展示香港在海洋保育方面的工作,以及香港海域生物的多樣性。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展覽啟動禮上表示,特區政府正與廣東省有關部門商討在中華白海豚保護區展開深化合作。

  謝展寰表示,香港海域佔全國面積不足0.1%,但孕育的海洋生物卻佔全國四分之一,具有超過6,000種海洋生物,當中包括中華白海豚等珍貴物種。同時,香港海域的石珊瑚種類亦較加勒比海更多,有超過80種,證明香港海洋生物的多樣性。

  他指出,特區政府過去5年指定了3個新海岸公園,使全港受保護的海洋棲息地總面積擴大1.5倍,目前已超過8,500公頃。其中,面積最大的海岸公園—北大嶼海岸公園,與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和大小磨刀海岸公園相連,同時毗鄰廣東的珠江口,「這個中華白海豚的自然保護區形成一個相連的水體,更好地保護中華白海豚的核心棲息地。」特區政府正與廣東省有關部門商討設立合作平台,深化兩地在中華白海豚保護區管理監控、科普宣傳和生態監察科研等範疇的合作。

  謝展寰續指,特區政府計劃今年內更新《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加強生態維護,並會在北部都會區設立面積比現時香港濕地公園大5倍的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表示,機場是香港的「金漆招牌」,為本港經濟注入「源源不斷的力量」,但強調在發展基建和商業營運的同時,也需要兼顧環保和保育。她舉例去年11月慶祝三跑道落成時,北大嶼海岸公園亦正式成立,說明在推進三跑道期間,保育工作並未停頓。

  倡人工島附近水域研推生態旅遊

  此外,機管局亦在人工島附近水域放置魚苗、蠔礁、特別生物等。她亦提出有關部門可安排更多生態旅遊,做到「無處不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