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文化體育盛事 增人流促消費
葉傲冬 民建聯秘書長
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首次移師啟德體育園舉行,共吸引超過11萬名觀眾出席,創歷史新高。七欖以舞龍揭開賽事的帷幕,反映出香港正進行着「盛事經濟2.0」的戰略轉型。香港應持續以文化作為軟實力支撐盛事,強化中外文化樞紐定位,再藉大灣區腹地增強文體旅產業、促進消費,將盛事轉化為城市品牌的有機部分。
疊加國際盛事形成協同效應
在這次七欖賽事中,啟德主場館的可閉合天幕成為焦點,首日賽事因激光投影表演關閉天幕,次日「開蓋」後,維港的天然海景與賽場融為一體,觀眾形容「視野開闊如露天球場,卻無懼風雨」。七欖賽事獨有的「南看台」文化在啟德煥發新生,有許多打扮成蜘蛛俠、香蕉人的球迷在玻璃幕牆前與維港合影,現場熱烈的狂歡氛圍讓觀眾都笑言「氣氛一流,玩到不願走」。
港鐵屯馬線在賽事期間加密了班次,並安排空載列車候命,加快疏導散場人潮,並在散場後安排了十多條特別巴士路線,目的地涵蓋了油尖旺、將軍澳、港島及機場等,方便各區市民和遊客來回。不過,特區政府須不斷監測大型活動所引致的交通問題,避免去年元旦旅客滯留車站的事件重演。
在七欖賽事期間,周邊商場亦借勢推出美食嘉年華吸客,不過人流未如預期。園方須加大活動的宣傳和指示,並加強現場工作人員的培訓,主動指引市民前往美食港灣,才能將賽事經濟輻射至周邊社區。
為延長遊客的留港時間,特區政府可借鑒這次香港的「盛匯超級三月」,連續安排多場國際性活動,讓遊客可在短時間內體驗創意和潮流文化的Art Basel和ComplexCon,還有活力四射的七欖,讓這些活動形成協同效應,並帶動經濟。數據顯示,香港3月接待旅客逾340萬人次,同比上升12%,令高端酒店入住率大增,而七欖首日有3.3萬觀眾帶動了周邊餐飲與交通消費,讓啟德商圈一躍成為了新興的文旅地標。
從哈爾濱的雪國嘉年華,到我國首個3A電腦遊戲《黑神話:悟空》令各取景地的文旅消費激增,都表明了遊客對旅遊目的地深度文化的追求。香港可在各種國際盛事中推廣和宣傳特色活動,以及傳統的文化節目,如粵劇或舞火龍等,強化遊客對香港的文化記憶點,並加強「非遺」等元素與盛事結合,讓香港的傳統文化可在國際舞台上綻放更多光彩。特區政府亦同時將自己的傳統強項發揚光大,如利用賽馬和七欖,加入傳統文化的引導再造賽事的吸引力,做到以「文化體驗重塑」為核心,將香港的馬術、欖球IP做好,並轉化為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文化符號。
作為香港的競爭對手之一,新加坡成功取得Taylor Swift在當地開演唱會並吸金近30億港元,凸顯了「巨星經濟」的爆發力。日前新加坡又再奪得Lady Gaga演唱會的亞洲唯一站。特區政府應以更積極的態度主動與各界的藝術家和藝人接觸。為了在亞洲眾多城市中脫穎而出,香港應揚長避短,如新加坡的活動高峰期為其旱季,即11月至2月,那麼香港就可重點爭取在其他月份舉辦盛事,並開設更多如「畢加索:與亞洲對話」的跨界展覽,強化中外文化樞紐定位。
利用文化薈萃優勢 聯通大灣區
在政策上,特區政府亦須視乎活動的重要性,做到「特事特批」,如讓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牽頭,整合其他部門加快審批速度。特區政府還可推動大灣區演藝從業者資格互認,令香港的技術團隊可快速調配內地工作人員,做到人才一體化,解決臨時用工短缺問題。同時,香港應利用自身優勢,以活動聯通大灣區,如推出「香港演唱會+深圳慶功宴」等跨境通用票,讓遊客可憑票在指定時間內免簽穿梭兩地。
啟德體育園未來還會迎來4支歐洲足球勁旅進行的賽事,包括利物浦、AC米蘭、阿仙奴及熱刺,在年底還會進行第十五屆全運會。香港應緊抓機會,以「文化體驗重塑」為核心,通過策略性規劃、國際盛事的疊加、文化創新和聯通大灣區,擺脫香港「購物天堂」的單一標籤。另外,香港還需要持續打造更多元的標誌性活動,打造「亞洲盛事之都」的金漆招牌,並深化「無處不旅遊」理念,讓傳統文化通過多元載體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