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研設退市股票場外交易
彌補投資者部分損失 不允新股上市或籌資
香港進一步完善金融基建,港交所(0388)正籌劃設立退市股票後的場外交易機制(OTC),讓投資者有途徑出售已退市的股票,以彌補部分損失。彭博社昨引述消息稱,計劃中的港股退市OTC與美國「粉單市場」(PinkSheet Market)類似,但本港OTC與美國的平台有着本質區別,特別是不允許任何新股上市或籌資活動。而本港OTC初步構思允許散戶參與,但相關股票流動性較低,將引入莊家作交易匹配。
消息人士表示,港交所與證監會初步諮詢市場後,已開始規劃有關機制,目前仍處初步階段。雖然本港場外交易機制不設集資功能,同時限制股份宣傳推介。然而,若機制發展成熟,不排除擴展至未上市的證券範疇。
收緊賣殼令退市急增
有市場人士指,自2019年10月,港交所收緊「借殼」上市規則後,「殼股」價值大跌,部分小型股的大股東放棄維持上市地位,導致近年因長期停牌而除牌的公司急增,並由2018年的4間,到2019年的19間,2020年更升至31間,而最近5年,數字維持在高位。未計及私有化案例,2024年除牌港股達32家,涉及總市值177億元。
單計今年首季已有8間公司被強制除牌,目前面臨除牌風險的上市公司,估值總計超過190億元,主要原因包括未能公布財報,或不能維持公眾持股量等因素,而遭長期停牌。根據現行條例,一般而言,停牌至除牌的時間視情況而定,但上市公司持續停牌18個月(主板)及12個月(GEM),且在期內未能提交可行的復牌建議,將需要除牌。
此外,部分上市公司因受疫情打擊,而未能刊發財報,也是近年除牌公司數目大增另一原因。以今年為例,港股2024年業績披露期已結束,但仍有逾60隻股份需延遲刊發去年全年業績報告,有關股票已於4月1日起停牌。
暫有近140隻股份停牌
據統計,截至昨日,港股有近140隻股份停牌,其中超過60隻是因延遲刊發去年業績報告。當中包括恒大汽車(0708)、新城悅服務(1755),以及中國恒大(3333)等至少8家內房企業。
事實上,本港對公司除牌安排一直困擾小股民。股民因公司除牌,令手上股份變成「私人企業股權」,既不能在二手市場脫手,大股東也甚少主動回購,更遑論派息分紅,所持股份可說已變為「廢紙」。
有市場人士曾建議,應對除牌公司的配套,例如上市公司一旦被除牌,大股東需以某一訂價,回購小股民股份,或港交所設立OTC,讓手持退市股份的股民仍有出貨途徑。
財庫局局長許正宇上月中在立法會上表示,上市公司一旦陷入長期停牌或除牌,將導致投資者無法有效退場。根據當局初步構想,OTC將開放散戶參與,並引入莊家提供流動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