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長專訪/北都研設項目審批專組提速提效

  左圖: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發展局稍後將推出更多措施,鼓勵及便利市場參與北都發展。\大公報記者黃洋港攝;右圖:政府正探討成立北都項目審批專組,在建造階段加快推進北都發展。\大公報記者凱楊攝
  左圖: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發展局稍後將推出更多措施,鼓勵及便利市場參與北都發展。\大公報記者黃洋港攝;右圖:政府正探討成立北都項目審批專組,在建造階段加快推進北都發展。\大公報記者凱楊攝

  特區政府致力推進北部都會區發展,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日前接受《大公報》訪問時指出,北都發展不能單靠政府推動,發展局稍後將推出更多措施,鼓勵及便利市場參與北都發展,包括容許土地業權人用待徵收土地補償抵銷補地價金額、落實「按實補價」安排及延長短期租約批租期;政府亦正探討成立北都項目審批專組,在建造階段加快推進北都發展。\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文) 黃洋港(攝錄)融媒組(製作)

  甯漢豪表示,北都發展面對多項挑戰,其中一大挑戰是政府希望加快北都發展,並鼓勵市場力量參與,但當前經濟環境多變,無論政府或市場財政均受制約;隨着北都進入工程建造階段,需加快產業進駐,提振市場信心,「我相信第一批產業進駐會是在河套區,而今年稍後隨片區試點做招標,我們好希望今年內讓大家見到成果。」

  做好民心工程 妥善處理收地

  北都發展涉及大量收地,甯漢豪形容是「一場又一場仗」。她坦言,雖然現時的收地遷置安排較多年前完善,有免經濟審查的專用安置屋邨選項等,大部分收地工作都能順利推展,但仍有小部分人故意不交資料、不配合收地工作,甚至可能軟對抗,故政府要繼續做好與受影響人士的溝通、做好民心工程,讓收地工作順利推展。

  甯漢豪重申,現屆政府非常重視北都發展,近年引入不少「破局創新」安排,包括引入新發展模式,例如片區開發;引入新思維批地,在北都推動產業用地發展時,並非價高者得,而是更重視質素及成果;聽取及吸納市場意見,推出便利市場參與發展的新措施。

  「我們很想提速發展北都,亦知道北都發展不能單靠政府力量,我們需要市場力量參與。」她預告將推出多項措施,便利市場參與北都發展。未來幾年,北都大批用地會被徵收,政府研究措施鼓勵業權人提早交還政府已規劃發展的用地,並用相關用地的價值,抵銷其他換地或地契修訂的地價,「可以讓業權人節省現金流,有助促成一些地契修訂或換地項目,我們希望今年內早日落實。」

  她透露這安排適用於未來數年徵收的北都用地,「我們會分批做,相關用地會是短期內政府計劃徵收的用地,至於短期是1年抑或3年,我們會再定,應該是幾年的範圍,不會太長,否則會影響政府現金流」;至於收地賠償價格,會參考現時新界的收地補償安排。

  落實「按實補價」 增投資者意欲

  政府希望年內推出「按實補價」安排,增加投資者意欲,促成更多發展。甯漢豪說,早年用地不足,政府希望地盡其用,故補價是按該地皮用盡規劃容許的可建樓面面積計算,若涉及非商業用地,補價按該用地最有經濟價值的發展規劃計算,不過,政府近年聽到市場聲音反映,經濟環境多變,部分發展未必希望「一步到位」,「按實補價」會根據項目的實際發展樓面、實際發展用途,計算補地價金額。

  將檢視多於七年租約可行性

  政府亦聽到業界聲音,希望政府進一步延長短期租約用地的租約期,她說發展局會檢視以多於七年租期批出部分短期租約的可行性。

  甯漢豪說,「按實補價」及延長短期租約批租期,料將不限於北都用地,政府正研究細節安排,會平衡不同考慮,包括對政府財政的影響、相關用地長遠發展等。

  北都多個發展區已先後公布初步規劃,甯漢豪表示,政府現時透過加快前期工作,包括盡快完成規劃、推出措施促成換地、引入片區開發等,加快北都發展。隨着北部開始進入工程建造階段,不少聲音建議政府參考疫情期間建造方艙的經驗,成立跨部門的專組,共同審批及協助處理發展遇到的問題,「專組的概念,我們會研究,但未必需要一個專門的寫字樓;是否可以有個專組,定期開會審批北都所有的項目?我們會探討。」